Newtalk新聞

馮光遠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馮光遠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徐玖經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徐玖經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2025.07.11 | 11:26

    在「给我報報」的創作裡,有一個虛擬的角色,當初在設定時,其實並沒有想到,日後他出場的機會有這麼多,這角色就是徐玖經。諧諷郝柏村看《徐九經升官記》誕生徐玖經這個角色事情要從 1993 年四月一日愚人節那天說起。那一晚,當時的行政院長郝柏村前往國家劇院,觀賞中國湖北省漢劇團演出的京劇《徐九經升官記》。看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大鳥柏德的三分球於我而言是哲學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大鳥柏德的三分球於我而言是哲學

    2025.06.25 | 13:39

    這一陣子 NBA 總冠軍戰開打,我記得最早看 NBA 球賽,是在唸中學的時候,那時雖然沒有電視直播,可是在一些關鍵比賽之後,還是可以看到 NBA 的比賽影片,要不然,我怎麼可能記得那麼清楚那些紐約尼克隊的老球員如 Bill Bradley、Walt Frazier 和 Willis Reed 這些人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Karmann Ghia是平民如我的夢中代步工具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Karmann Ghia是平民如我的夢中代步工具

    2025.06.13 | 10:45

    第一次知道 Karmann Ghia 這款車子,是在大四的時候。有天上學,經過火車站前漢口街一條巷子,看到一輛外型設計極其拙樸的車子,停在一家常去的咖哩店門口。那家咖哩店的老闆是位風姿綽約的熟女,她家咖哩飯的味道,在我大學時期吃過的咖哩飯當中,味道最接近母親煮的咖哩飯(且馬鈴薯給得極大方),我直覺認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用二手的貨品 享一手的溫馨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用二手的貨品 享一手的溫馨

    2025.06.03 | 09:43

    我的物質慾望很低,有時想想,這得歸功我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不介意、甚至很樂意使用我看上眼的二手貨。後來細想,這個習慣,跟聽搖滾樂有關、跟大而化之的個性有關、也跟某種節儉有關。其實講到節儉,得說明一下,我摳門的是衣服之類的花費、是某些享受(文化消費除外)、是因人云亦云而起的不必要消費(這種最恐怖)。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做家事   其實延年益壽 信不信由你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做家事 其實延年益壽 信不信由你

    2025.06.02 | 10:24

    我喜歡且不介意做家事,這,我的朋友都知道。不過,曾有女性朋友,在她老公面前稱讚我這個習慣,後來老公過來喝酒,就不帶老婆來了,可見,做家事對有些男性來講,簡直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家族從上海遷至台灣男人做家事天經地義玩笑歸玩笑,倒是想強調,我做家事的習慣,其實是從小訓練出來的,另外也要聲明,我們家族乃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懷念年輕時那些打工的日子(下)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懷念年輕時那些打工的日子(下)

    2025.05.16 | 21:53

    出國唸書前,父親跟我說,出國的錢他已準備,可是只有一個學期,之後,就要靠自己了。這我完全理解、也不懼,作為一個高中就開始打工的小孩,自有他的盤算。去康州唸書,兩個好處,一是,這是全美最富裕的幾個州之一,二是,鄰近紐約市。富裕,打餐館工的話小費高;近紐約市,週末去紐約市方便。而這些算計,後來都派上用場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懷念年輕時那些打工的日子(上)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懷念年輕時那些打工的日子(上)

    2025.05.09 | 20:03

    最近因為大罷免的關係,又重溫了一次學生時期曾有的經驗,塞信箱。我塞的是一份報紙,「大安強強滾」罷團所印行的《四能報》,所謂「四能」,一是發音接近「失能」,二是將「罷」字拆開,便是四能。塞信箱─大三打工結緣鄭在東塞信箱,是我大三時打的一個工,低我一屆的學弟包攬了一個活,幫建築公司宣傳,其實就是塞建案的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為什麼會有《囍宴》這部電影?(下)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為什麼會有《囍宴》這部電影?(下)

    2025.05.02 | 16:13

    跟李安開始寫劇本,好整以暇,慢慢討論角色、結構、高潮戲、轉折、結尾,反正一堆功課,我們兩個也不急,見面就聊一點,他當時住紐約州,離紐約市有段距離,所以進城討論劇本、寫劇本的話,就住在我那裡。其實,自從他 1984 年在紐約大學的畢業作發布之後(片名:Fine Line,分界線,十六厘米同步錄音劇情片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為什麼會有《囍宴》這部電影?(中)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為什麼會有《囍宴》這部電影?(中)

    2025.04.25 | 11:54

    我在 1982 年的夏天搬到紐約布魯克林區,當時離 Nicky 對我公開他的同志身分,已經有一年多,在這段時間裡,我收集各種資料,從零開始理解「性傾向」之事。因為從小在「男生愛女生」視為理所當然的氛圍裡長大的直男,我打從心底知道,我需要對性傾向之事從新開始學習。其實當時正值美國對同志平權運動極其熱絡
  • 專論》為什麼會有《囍宴》這部電影?(上)

    新聞 專論》為什麼會有《囍宴》這部電影?(上)

    2025.04.19 | 21:49

    1979 年秋天,負笈美東,從此讀書、打工、看電影成為生活重心。不料一年半後,一件本與我無關的事發生,從此,人生方向丕變。多年之後,因為此事,「同志平權運動者」的頭銜加到頭上,一堆看似不相干的事情也因此發生,不過,這些都讓我引以為傲就是了。同志平權運動/圖:彩虹平權大平台我的死黨高中同班同學俊男 N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余紀忠先生(下)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余紀忠先生(下)

    2025.04.11 | 17:38

    照電影的分類,「偽紀錄片」在上個世紀有一個正式的講法,為「pseudo-documentary」,如果要舉例子,伍迪·艾倫的《變色龍》(Zelig)是一個最好的作品。不過我後來也會用 mockumentary 這個由「mock」 與「documentary」混合而成的詞,覺得更傳神。專欄回顧:【馮光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余紀忠先生(上)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余紀忠先生(上)

    2025.04.04 | 23:41

    十多年前我就興起過一個念頭,要寫封信給在天上的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老先生,那時,剛從《中國時報》以協理身份辭職,從「自由業」轉成「業,自由」。當時會有寫信的感觸,因為,回顧自己的職場生涯,我覺得,欠老先生太多了。一通電話毫無計畫進入《美洲中時》《中國時報》的前身為《徵信新聞報》,報紙誕生時我尚未出生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搖滾長髮,Blowing In The Wind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搖滾長髮,Blowing In The Wind

    2025.03.28 | 16:43

    上個世紀六、七零年代,有一個影響全人類的文化發明,日漸流行,名喚搖滾樂。台灣搖滾青年如何煉成美國文化影響與缺乏版權觀念?在美國、英國,初始,搖滾樂與流行音樂的差別,也許僅僅只是音樂節奏、敘事方式、舞台表演等方面的演進或者新開發。可是幾年下來,當頭髮等「外表」開始成為一個因素之後,搖滾樂一下子從次文化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我的魯蛇人生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我的魯蛇人生

    2025.03.21 | 17:12

    (也許大家不相信,魯蛇的養成,背後是有一套大概念的,這概念,由自己規劃且執行的過程當中,有一核心價值支撐,如果一個人凡事以世俗標準為行事準則,嗯,你應該是排錯隊伍了,溫拿的隊伍在信義區 101 大樓附近。)多年前,曾經有個年輕的媒體節目電我,邀我去他們的節目閒聊「魯蛇」這事,我欣然答應。不過最後並沒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那位拎著外送提盒的身障朋友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那位拎著外送提盒的身障朋友

    2025.03.14 | 13:52

    高中開始聽西洋音樂,很快深陷其中,當時買一張翻版黑膠約十塊錢,我勤於訪價,偶爾,幾個也聽音樂的同學一起買,數量多了,還能殺到九塊錢。買唱片成為日常,於是經常出沒中華商場跟西門町。然後慢慢發現,西門町周遭的一些巷子裡,除了有翻版唱片可挑,另外,附近還總是有些類似咖啡店的地方,門口常見一些衣著清涼的鶯燕
  • 專論》一個穿 Converse All Star 球鞋的人生 是個簡單的人生

    新聞 專論》一個穿 Converse All Star 球鞋的人生 是個簡單的人生

    2025.03.07 | 23:40

    我這輩子,穿皮鞋的日子屈指可數。不對,或許應該說,我這輩子,成年之後,穿皮鞋的日子,屈指可數。布鞋腳氣擋不住自以為是的帥氣上大學之前,還是得穿皮鞋的,尤其高中時,上學前還常常得擦鞋油,我有幾個同學,大盤帽硬是摺成船型,皮鞋擦得 ㄅㄜ 亮(我唸的是士林高中,男女合校,對正在發情期的高中生而言,正常運作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我如何成為台獨份子?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我如何成為台獨份子?

    2025.02.28 | 16:48

    人生進行到現在,關於我政治傾向這件事,我想,應該有一些朋友會覺得好奇,這姓馮的,不是外省第二代嗎?到底他是什麼時候開始成為台獨分子的?其實,1979 年 8 月,當我離開當時還是「中正國際機場」的桃園國際機場前往美國時,自己應該怎麼也想不到,在短短幾年之內,我會從一個不太思考政治之事的外省年輕人,搖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犀牛皮事件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 犀牛皮事件

    2025.02.21 | 17:12

    前言:「犀牛皮事件」已經過去三十餘年了,今天發表這篇文章,我想先聲明一件事。事件的主角雖然是張軍堂先生,可是我必須說,在這三十餘年裡,張先生其實也是位始終無法為自己辯解的受害者;而加害者,是國民黨,是該黨「不擇手段也要贏」的選舉文化與心態,是張的選舉操盤手楊吉雄。張軍堂在這件荒謬的事情之後,據我所知
  •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1970年代台北文青養成記——台映放映室

    新聞 專論》【馮光遠(儘量)回憶錄】 1970年代台北文青養成記——台映放映室

    2025.02.16 | 16:28

    有回,與一位文藝青年聊天,一個不折不扣的文青,深諳藝文大小事,年紀也輕。聊著聊著,聊到電影,問他,「對費里尼可熟悉?」,他說「不熟!」但是立刻補上一句,回家會立刻上網做功課。電影要站著看─國歌片頭是的,上網,光是這個動作,現在的文青,就要比我們那個年代的文青幸運太多了,似乎一切問題,上網即可解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