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針對義務役役期明年恢復成1年,教育部和國防部拍板「3+1方案」,94年次以後役男可以3年讀書、1年當兵,4年同時完成學業和兵役,今年9月入大學就讀的男大生就適用此方案,此教育政策一出,不安的爭議聲四起!
一、政策未考量尊重大學學制和課程設計的專業
因台灣的大學發展,有其歷史脈絡,從日治時期台人負笈東瀛蔚為風潮,到台灣最高學府台北高等學校的成立,接續日治南進國策主導台灣高教,商、農、工、醫學校多元佈局,台灣首座大學「台北帝國大學」設置,延攬頂尖學者為總督府獻策,台灣國家建設催生高等工業學校「重實習」﹑培育工業人才搖籃,直到戰後國黨接收高等教育體系,改校名、換學制、師資荒,台灣大專院校快速擴張,升學率低、大學門窄,到最新的教育鬆綁、廣設大學反釀教育亂象,全球少子化問題出現,讓大學生生源漸少,大學過剩而退場,而大學四年有其學制設計的教育專業,不是蔡政府任意說三年就變三年,也需考量大學課程有必修課的設計,授課教師有自己的風格等因素,且在大學學制規畫中,一方面大四的專業科目較少,學生可以多選修通識教育的涵養課程,通識納入永續發展的課程規畫,培育其成為全人的、關注地球永續發展、具備人文素養的公民,另一方面,大學第四年多用來安排專業實習、畢業製作與論文撰寫,眾多專業科系特別運用專業課程多已修完後的大四時間,安排學生進入相關產業實習,不但是大學學習生涯的總結成果,也能提前讓學生了解產業真實面貌,協助大學生畢業即就業。
二、教育政策決策草率 大學及社會必為此付出代價
然而,此次教育部與國防部推出就學「3+1方案」,讓大學生3年完成學業、1年當兵,4年可同時完成服役和學業,此政策由教育部方案主導,僅歷經2次會議就定案,已是草率,雖然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教育部拍板「3+1方案」是在大學提供彈性的修課機制,完全由學生評估作選擇,不是要求每一個學生都這樣,但大學可以不需要唸四年,大學從四年制變三年制,此教育政策議題茲事體大,台灣的大學生、大學及社會將為草率制度付出什麼代價?直到現今,台灣社會卻未聚焦討論!
三、「書念不好、兵當不好」 國防、教育的雙輸困局
最後,國防部為增加招生誘因採行此案,過程已屬可議,已完全忽略高等教育具有培育人才、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專業功能,自主治理與績效責任等課題,也需同時考量目前台灣少子化現象,已讓高等教育生源減少,高端人才養成需要環境培育及學習風氣的養成,「三+一方案」形成讓國防軍事去參與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去參與軍事推廣,最後的結果是大學生書也念不好、兵也當不好,沒有解決國防募兵的缺口問題,還相對降低大學學術學習的品質,更加速大學文憑無法彰顯學力價值,加速大學廉價商品化,目前已有媒體做出民意調查,有48%的網友認為「這亂提的吧?」還有36%的人認為「不好,會引發後續許多問題」,網友甚至發出如果「三年大學,一年當兵」可行,那麼說「最不懂教育的就是教育部」一點也不為過的批判反諷聲音,行文至此,筆者認為此教育政策的設計和決策,過程粗糙草率,未經周全慎思的檢視,最後反而造成國防、教育的雙輸困局,更會讓民進黨因政策失誤失去人民的支持,流失大量選票,因此政策方案完全不深入了解當下大學教育的實施情況,將會負向影響台灣未來的國家競爭力,故筆者為此文警示!
文.張天泰(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請繼續下滑閱讀:唐鳳訪英將提升台灣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