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巴基斯坦近日爆發自 21 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邊境衝突,引發區域及全球高度警戒。巴基斯坦衛生部今(8)日宣布,首都伊斯蘭馬巴德進入緊急狀態,全體醫護人員取消休假、集體待命;美國國務院也發出聲明,呼籲兩國採取負責任行動化解危機;來自巴基斯坦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亦發文呼籲克制,強調「仇恨與暴力才是我們的共同敵人,而不是彼此」。
巴基斯坦衛生部長卡邁勒(Mustafa Kamal)指出,當局已針對伊斯蘭馬巴德實施全市範圍公衛緊急應變計畫,並設立 24小時運作的「緊急快速應對中心」,即刻啟動傷患預備收治、醫療資源調度與疫病風險監控機制。他強調,在當前緊張局勢下,政府必須為任何可能的災難性後果做出準備。
此次衝突導火線,為 4 月 22 日發生在印控克什米爾巴哈甘(Pahalgam)的恐怖襲擊事件,造成 26名印度遊客喪命。印度政府隨即將矛頭指向境外極端組織,並於 5 月 7 日凌晨展開「辛多爾行動」(Operation Sindoor),以飛彈與空軍空襲攻擊巴基斯坦境內及巴控克什米爾多處目標,聲稱為打擊「恐怖主義基礎設施」。
巴基斯坦政府則堅決否認涉案,並譴責印度的軍事行動為「無端侵略」。總理謝里夫(Shehbaz Sharif)痛批印軍襲擊造成大量平民死傷,是「令人髮指的暴行」,並警告印度「不會逍遙法外」。雙方在外交與軍事上皆加速對抗升級,邊境地區傳出多起交火與軍隊集結訊息,印巴情勢再度進入高風險狀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華府「密切監測印巴局勢」,已與雙方高層接觸,並敦促兩國領導人「尋求一項負責任的解決方案,以維護南亞地區長期和平與穩定」。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重申美方立場,強調希望衝突「迅速」結束,並推動和平路徑。
不過,外界觀察指出,華府在這場衝突中表現相對偏向印度。BBC 駐國務院記者貝特曼(Tom Bateman)指出,自從印度發動攻擊以來,美方雖發表關切聲明,卻未明確呼籲印度克制,反映出拜登政府與新德里之間戰略合作日益緊密,而對巴基斯坦的外交支持顯著下滑。
來自巴基斯坦、並因倡導女孩教育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馬拉拉,則於社群媒體發文喊話,呼籲兩國領導人立刻採取行動,降低緊張,保護無辜平民、特別是兒童,並團結對抗仇恨與分裂。她寫道:「仇恨與暴力才是我們的共同敵人,而不是彼此」,並向所有受害家庭表達哀悼之意。馬拉拉強調,在這個危險時刻,她想起仍在巴基斯坦致力於教育、人權與和平的朋友與倡議者,呼籲國際社會立即介入,「促進對話與外交,和平是通往我們集體安全與繁榮的唯一道路。」
克什米爾長期為印巴衝突熱點,自 1947 年兩國脫離英屬印度獨立後均聲稱對該地擁有主權,曾為此兩度發動全面戰爭。時至今日,雙方各自統治克什米爾部分地區,邊境實際控制線(LoC)仍為火藥庫。此次印度以反恐為由跨境空襲,再度點燃戰火,亦讓國際社會對兩個擁核國家之間的軍事衝突憂心不已。

巴基斯坦境內遭受嚴重迫害,印度、巴基斯坦可能全方面開戰。 澳門廣播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