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賴清德將在台北賓館發表「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的談話,賴總統發表這項演說的隔天,俄羅斯總統普丁將以閱兵儀式紀念歐戰結束80週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將出席。對比之下,什麼才是紀念二戰勝利最好的方式?

凸顯侵略必敗的價值「史觀」

為何選在5月8日發表首次重要演說?第一是烏俄戰爭仍未結束,批判莫斯科舉辦慶祝歐戰勝利的中、俄領導人,凸顯其荒謬。其次批判侵略者必敗,和勝利的同盟國站在同一陣線。最後,台灣在歐戰勝利紀念日發出「反侵略」的訊號,不僅可反制中共刻意的篡改史實,站在和平守護者的高度,更能喚起國際輿論的思索與重視。

平心而論,俄羅斯和中國共產黨在紀念蘇聯和中華民國的勝利,賴清德若不紀念,難道要讓從未参戰的中共,慨中華民國的油嗎?不說賴清德,川普沒縫也要插針,除指責當年尼克森聯「中」制俄,促成美「中」建交,是為美國做了最糟糕的事,此刻用談話強化台灣與歐美連結,不是為了氣死習近平,而是為了國家的生存利益。

歷史事實是客觀存在,我國對二戰的貢獻無以抹滅,特別是在俄國、中共等具侵略性極權體制持續展現擴張意圖下,全球「反侵略」的警覺性不斷升溫,姑息主義導致二戰的慘痛經驗,令民主國家重新思考以實力反制侵略的重要性,也重新認知我國不僅是二戰時,反軸心的真正盟國,更是當代反極權的民主同盟,在國際安全地位獲得提升。

討厭賴清德 也不能沒有邏輯的胡扯

藍、白不喜歡賴清德,可以理解,但賴清德做對的事情,就算不肯定也不需要酸言酸語。不管是去年親自在金門主持「823砲戰勝利66周年」追思祭悼典禮、「紀念黃埔百年」跟今年紀念二戰勝利都是。我國對二戰的貢獻本來就該主動發聲,格局不僅針對抗日,包括對歐洲戰線、緬甸戰區盟軍等有形戰場,更是對抗侵略者保護民主與自由的核心價值。

然而,藍、白支持者問著二戰勝利跟民進黨有什麼關係?二戰勝利跟台灣有什麼關係?這群人想表達的是民進黨比共產黨更沒資格談抗日和二戰勝利,難道附和中共共寫抗戰史、共同舉辦抗戰勝利活動會更好嗎?這種「自覺認知」錯亂,成為對台工作的一環,內心不覺得被統戰,價值觀難道不錯亂嗎?

平心而論,政府面對中共扭曲歷史與統戰的態度,就是義正嚴詞指出錯誤。站在中華民國總統立場紀念歐戰勝利,從中華民國當年也對納粹德國宣戰,中華民國是有參與歐戰的事實,許多史料指出當年派了葛敦華等海軍實習生隨英國皇家海軍參加諾曼第登陸以及龍騎兵行動,雖然參與的有限,但有就是有,沒必要為酸而酸,讓人難以理解。

過去的「二戰勝利」與現在的「台日友好」並不衝突

有反對者認為執政黨從不批判日本軍國主義,道歉問題大概是中日「歷史問題」中最直觀的一個。一句「日本為什麼不道歉?」深植人心。中國人常認為日本拒絕就二戰侵略向中國道歉,事實上,日本政府在各種正式場合中道歉和反省說了不下20次。只用「抗戰勝利」而不問「終戰」,形同是只問「中日戰爭」而不管「二次大戰」一樣,其實是窄化了二戰,放大了中日戰爭。

與歐戰勝利發言的格局相比,這是問錯問題搞錯對象,日本帝國都瓦解 80年了,當今日本有像中共軍機軍艦擾台嗎?日本有始終不承諾放棄武力攻打台灣嗎?這些人罔顧事實,言論令人吃驚,認為日治時代的台灣人是「日本國民」,依此邏輯,台灣應是法西斯陣營的成員,要如何紀念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遑論姑息主義,是標準放任、坐視法西斯擴張的「共犯」結構。

眾所周知,其他國家的終戰是苦難的結束,台灣的終戰則是災難真正的開始。不管是戒嚴時期的威權統治,還是目前抵抗中共文攻武嚇,相較於德國和日本戰敗後,現在能享有自由及目前的富裕,其實是來自獨裁者被打敗下台一鞠躬,啟動轉型正義,盟軍進駐後導入民主自由選舉的制度,賴清德的發言將更顯得擲地有聲。

在對抗態勢下,蘇聯與中共表現注重在「共產極權的擴張」,賴清德論述「守護民主自由」反而有即視感,「反共」強調「對抗極權的連續進程」。賴清德選擇在歐戰勝利 80周年發聲具國際意涵,藉歷史談「反侵略」具有時代意義,回顧時空,細思所有國家、政黨的實際位置,才能建構一套更現代民主、普世價值的「反侵略」歷史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