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波克夏年度股東大會中,94歲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宣布將於年底卸任執行長職務,由阿貝爾(Greg Abel)接任。如同往年,這位傳奇投資家在全球矚目的年度盛會上發表多項至理名言,獲得熱烈掌聲。

        本屆股東大會的發言中,巴菲特除了分享投資心得與波克夏投資報告外,比往年放入更多的感性內容,數度懷念摯友查理蒙格的投資哲學,並真誠的說:「我一生中最幸運的一天,就是我出生在美國的那天」。直言雖然現在是瞬息萬變的世界,美國經常發生各式各樣讓大眾批評的事件,但他認為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就是出生在美國。縱使經歷大蕭條時代、世界大戰、想都沒想過的原子彈的研發與製造,以及迄今仍無法解決的許多問題,但他對這個世界、對美國從未灰心。

        巴菲特出生於1930年,正值時任美國總統胡佛簽署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這個關稅法案是美國當時實施保護主義貿易政策,並被廣泛認為是錯誤的經濟決策,引發全球報復性關稅的緊張關係,演變成影響十年之久的經濟大蕭條,亦有不少學者認為是導致二次世界大戰的間接因素。雖然部分經濟評論家擔憂川普會再重演錯誤的關稅歷史,然而走過歷史動盪的巴菲特,已將每一次的鉅變挑戰視為世界轉型及成長的契機。認為能夠親眼看著世界在歷經每一次破壞後又再次重生,是他人生的幸運。這種歷經千帆還能保有初心與豁達,讓我深刻感佩成功者在面對風險與不確定性時,所展現的從容與樂觀。同時也懷念起巴菲特的摯友查理蒙格亦曾說過:要學習猶太人在苦難中仍能笑看人生。

        這一席退休前優雅的謝幕話語,不禁令人聯想到1974美國貿易法的301條款也曾讓台灣經濟進入失落的年代,當時的台灣還處在戒嚴時期,思想及言論自由受到限制。然而,就算是在當時經濟紊亂、不自由的年代,台灣的音樂藝術家創作了一首名為《美麗島》的歌曲,歌詞中提到:「婆娑無邊的太平洋,懷抱著自由的土地,溫暖的陽光照耀著,照耀著高山和田園」表達了台灣人民就算在艱難時期,如同嚮往陽光一樣,對擁有自由與民主的渴望及決心。如今,台灣經常有立場的對立及紛爭,還能在苦難與挫折中持續精進,達成今日舉世共睹的自由民主與科技發展實績。我們應向巴菲特學習,在國內外局勢動盪中,對台灣的未來賦予更多樂觀的信念與信心。

        股神巴菲特除了在這數十年來的股東大會上教導我們他獨特的投資心法外,2025年退休前的謝幕對談,猶如一場動人的 take a bow,更是讓我們學會樂觀與感激。

                   (文/ 傅馨儀,執業律師,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經濟法博士後期研究)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