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台灣時間週五(9日)上午 10 時,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召開記者會,預告將對外宣布與「一個重要且備受尊敬的國家」達成重大貿易協議。雖川普未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明確指出國家名稱,但多家美媒引述白宮與外交圈人士報導指出,該國極有可能為英國。
根據《紐約時報》與 CNN 援引三名知情人士指出,美英兩國近期加速談判進程,協議初稿可能涵蓋鋼鐵與汽車進口配額放寬、美方調降部分關稅等內容。若最終達成協議,將是川普政府自四月初實施普遍性 10%關稅、並對多國課徵 25%鋼鋁與汽車關稅以來的首個實質性貿易成果,也為其他談判中國家如印度、日本與南韓釋出訊號。

事實上,川普在 4 月 2 日宣布對大多數國家產品加徵 10%關稅,並對中國貨品課徵高達 145%關稅後,引發全球供應鏈震盪與各國貿易報復。美國國內物價壓力上升,製造業、零售商與消費者皆感壓力重重。各國都在積極尋找貿易出路,同時也在尋求和美國談判的管道。
此次預計與英國的協議,儘管外界仍不確定其為正式自由貿易協定還是備忘錄性質,但多方消息均指出協議可能涵蓋英國對美國科技公司的 2%數位稅減免,美方則作為交換降低鋼鋁及汽車關稅。英國談判代表團已於記者會前一日抵達華府,顯示雙方意欲在本月稍晚的英歐高峰會前搶先達成雙邊成果,以利強化英國在脫歐後的全球經貿佈局。
但有分析認為,川普此舉更像一場高調的「象徵性勝利」。美國行動論壇(American Action Forum)貿易政策分析師雅各布・詹森(Jacob Jensen)指出,正式貿易協定的談判通常需耗時數月至數年,涉及數百項條文與複雜技術標準,不太可能在數週內速成。詹森進一步警告,除非是書面、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否則川普所謂的「協議」恐僅止於口頭承諾,未必具備長期經濟效果。這次在圓桌會議廳裡的「重大宣布」,可能不會是實質的談判結果,但是象徵性不言而喻台灣也可以從此案例借鑑取得經驗。

英國方面,長期受到美方鋼鋁關稅影響,尤其在脫歐後亟需尋求獨立雙邊貿易夥伴。此次若能獲得美方降低關稅,對英國經濟與外交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然而也有歐洲外交人士警告,美英協議若損害歐盟利益,恐將衝擊英歐貿易未來安排。
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與貿易代表亦將前往日內瓦,與中方進行高階磋商。川普本人則強調,在中國未展現具體讓步前,不會預先下調對中關稅。分析認為,美中若無進一步互信建立,短期內簽署協議仍難樂觀。
儘管川普一再聲稱「不急於達成協議」,但面對國內經濟反轉、聯準會與 IMF 紛紛警告關稅政策風險,以及全球通膨壓力升高,川普政府如今顯然需在「面子」與「裡子」之間取得平衡。

川普在個人社群網站宣布將在 8 日和一個「一個重要且備受尊敬的國家」簽貿易協定。 圖:翻攝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