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預計於5月下旬舉辦的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使我國叩關世界衛生組織再成熱門話題。1月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推動改革,包括退出世衛組織、裁撤美國國際開發署等,對全球衛生領域投下震撼彈,並產生巨大的援助空缺。國際紛紛推測這些空缺可能由中國趁機填補,成為其擴大國際影響力的關鍵。近期雪上加霜,美國還預計在國務院的樽節計畫中關閉其非洲的駐外使館,中國在非洲的勢力恐進一步提升。在國際局勢丕變,全球治理版圖重組之時,正是我國的轉機,賴清德總統今年4月27日出席「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時也再次提到要讓世界擁抱台灣。非洲目前急需幫助的國家非常多,也是我國提升在非洲全球衛生工作的契機。建議著力點有二:(一)在史瓦帝尼打造亮點示範區,以實力吸引其他非洲國家;(二)協助培育全球衛生人才,持續有效提升衛生系統。
回顧我國在非洲的衛生醫療援助史就必須提到我國目前唯一的邦交國-史瓦帝尼,自建國起即與我建交,有著半世紀的深厚邦誼,是我國最重要的非洲合作夥伴,更在每年WHA上積極聲援我國。今年是台史建交57年,也是史瓦帝尼國王恩史瓦帝三世的57歲生日,欣見外交部林佳龍部長以總統特使身分代表台灣出席國王壽誕慶典活動,林部長也與史國多位高級官員會晤並簽署多項合作備忘錄,其中便包括將協助史國設置智慧醫療示範區。此舉可說是結合發揮我國兩大強項:醫療衛生與數位科技,定能吸引他國前來取經。
事實上,我國在非洲的衛生醫療援助自1962年派遣利比亞常駐醫療團起,至今發展超過一甲子,實績多不勝數。例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自2009年投入「駐史瓦帝尼王國醫療服務計畫」迄今,服務超過13%的史國人民。同時,我國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之精神,協助訓練當地醫療執業人員,辦理疾病防治等第一線實作教學,並積極鼓勵官方與醫事人員來台進修,共同提升史國衛生系統與醫療環境。筆者也曾於北醫大「全球衛生暨衛生安全學位學程」任教多年,培育多國學生,包括史瓦帝尼、甘比亞、馬拉威等來自非洲的高階人才,他們學成歸國後都各有一片天,足見台灣早就開始為全世界舉才!
面對全球衛生的劇變,世衛組織最近計劃大幅裁員改組以因應挑戰,此舉看似大刀闊斧,但太過消極,若不正視包含政治干擾、支付不公等內部問題,難以展現決心。期待世衛組織能積極改革、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勇敢接受台灣這樣的好夥伴,才能振衰起弊,挽回援助大國!!
文/邱亞文(「海內外學術力協會」副總召集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