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研議健保補充保費三大改革方案,其中將利息、股利、租金的補充保費改採年度結算制,引發一票民眾群起反彈。對此,律師林智群指出,這項改革其實是要處理有心人士鑽法律漏洞的行為,例如部分有錢人「化整為零」躲避現行制度的補充保費,然而許多未受影響的民眾卻出現激烈反應,他認為這似乎反映出健保署低估了民眾對制度的理解能力。
林智群律師說明,目前對於股利、利息、租金的補充保費,規定是「單筆」只要超過 2 萬元,就要繳納;這也成為某些人的節稅管道。林智群律師舉例,像政治人物顏寬恆「雖然很有錢」,他們存 2000 萬元定存,也是拆成 8 筆,一筆 250 萬元,使每筆定存利息都不會超過 2 萬元,這樣就可以躲過補充保費。林智群律師也提到,或是房東的租金若是一個月 15000 元,因為單筆不滿 2 萬元,所以不能課徵補充保費,但現在若改用年度計算,一年 18 萬元,就可以課徵補充保費。
全站首選:補充保費新制 王義川:為何沒繳費的中國人來台依親可用健保?這事沒解決都不用談!
林智群律師主張,健保署推動這項改革,「其實是要處理顏寬恆這種鑽法律漏洞的人,或化整為零的房東」,然而結果卻是「一堆(其實沒什麼被影響的)鄉民都激動了?」。他進一步表示,其實股利、利息、租金本來就有繳納補充保費的制度,鄉民這樣反應,「看起來很像朝三暮四的猴子(單筆就沒關係,年度結算,就激動起來了)」。
林智群表示,民眾的反應與健保署的預期產生明顯落差,他認為「健保署最大的問題,是低估了民眾的判斷力,以為民眾看得懂,其實民眾從頭到尾都沒搞懂。」他認為新制的主要目的在於堵住現行制度中,有錢人利用單筆拆分規避保費的漏洞,但因民眾對法規的不了解,使得立意良善的改革反而遭受強烈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