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醫師蕭捷健針對哈佛大學進行的「逆時鐘研究」(Counterclockwise Study)發表看法,他指出,這項研究讓一群70多歲的長者住進「時光屋」,重回20年前的生活環境,僅僅5天,這些長者的手部靈活度、身體姿勢,甚至視力和聽力都有顯著改善。證實了「心態對大腦及身體衰老的深遠影響」。
蕭捷健表示,這項研究由哈佛心理學教授艾倫(Ellen J. Langer)帶領,強調了「心態的力量」。受試者打從心底相信自己回到了50歲,大腦便發出正向信號,進而改善了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態。蕭捷健進一步指出,這證明了「大腦與衰老的關係並非單純的生理變化,心理和情緒的積極調整對抗衰老有著決定性影響」。
當前熱搜:非洲豬瘟遭免職3官員去向曝光 議員怒轟不是懲處:是嘉獎這些人
在談到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改變時,蕭捷健強調,研究中的長者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環境和心態,回到了過去的時光,身體便自然回春。這不僅是心理的改變,也是真正影響身體衰老過程的有力手段。蕭捷健指出,這項發現提醒人們,負面情緒和語言的累積會加速大腦老化,尤其是經常使用「我老了」「我累了」等消極詞語的人,容易產生「老化」信號,進而讓身體感到更疲倦、更無力。
蕭捷健還分享了科學家提供的四個簡單但強效的「大腦逆齡法」,幫助人們保持心態年輕,逆轉衰老進程:
1.即刻戒除「老化口頭禪」:紐約大學實驗顯示,單純接觸「健忘、孤單」等負面詞彙,就會使受試者真的出現行動遲緩,例如走路變慢;因此,語言選擇會直接影響大腦狀態。他建議將句子加上「不過(However)」或「Buuuuut」結尾,讓大腦記住正向收尾,例如:「今天超累…不過,我把那件麻煩事搞定了,真有成就感!」、「學這個好難…Buuuuut,學會了我就更強了!」透過語尾轉折即可瞬間阻斷負面迴圈,啟動認知反轉。
當前熱搜:台灣網紅謝侑芯命案!傳遺體遭不明人士冒領 大馬警識破驅離
2. 為找到人生「Ikigai」,也就是活著的動力來源:研究發現,擁有明確生活意義者,大腦認知功能維持更久,不論是照顧盆栽、追星、做志工或幫忙帶孫,這些「被需要感」都能促進催產素(Oxytocin)分泌,成為延緩腦衰退的能量來源。
3.擁抱數位工具:研究發現,排斥新事物本身就會加速腦部退化,相反地,長輩學習LINE、Facebook與家人互動,或使用Google Earth虛擬旅行等,都屬於認知活化行為。甚至有數據指出,「上網搜尋資料」這個動作本身,就能啟動大腦決策與推理區域,是現代高效的腦部鍛鍊方式。
4.大腦年輕度快篩:民眾可在家進行單腳站立測試,若能維持30秒以上則代表平衡與小腦、前庭系統協調良好。蕭捷健提醒,測試過程務必注意安全,以免因跌倒造成反效果。
蕭捷健表示:「你的信念,就是你的現實。」過去「逆時鐘研究」已揭示,生理年齡不等於心理年齡,心態與行動可以主導認知健康的走向。他呼籲民眾從今天開始,調整邏輯語言、重建生活意義、擁抱科技學習,並以簡單家測回看身體狀態,「別再讓年齡定義你,請從換掉一個口頭禪開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