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30 來,印度空軍事故損失 534 架飛機、152 名飛行員,事故率長期高於其他主要航空大國。雖然近年事故率呈下降趨向,但專家指出老舊機型比例過高、機隊結構複雜,還有飛行員訓練不足仍是主因,唯有根本改善才能擺脫高事故率。

印度國防研究機構 Indian Defense Research Wing 本(7)月 13 日報導,航空專家 Anchit Gupta 發布研究指出,過去 30 年以來,印度空軍(IAF)因事故、墜毀等原因,共損失了 152 名飛行員及 534 架飛機,其中包括戰機、教練機、運輸機和直升機。

延燒焦點:補F-35爬升慢缺陷! 美軍最強非隱形戰機部署日本 與殲-20第一島鏈別苗頭

研究表明,IAF 的損失在 1990 年代尤為嚴重,當時每年都有 20 至 30 起飛機事故,其中不少都與俄製 MiG-21 有關,其也因為高墜毀率被稱之為「飛天棺材」。

印度米格-21戰機出事率高達55%,有飛天棺材之稱。 圖 : 法新社/提供

中國軍事專欄作者「雲霄武堂」在《騰訊網》上對此表示,IAF 的事故率過去 30 年間維持在 2.29 至 3.39% 區間,高於美、俄、中等航空大國;他說,以美為例,其軍用飛機的事故率在 2020 至 2024 年間僅 0.38%。

Anchit Gupta 指出,雖然數據令人憂心忡忡,但自 1989 年起至 2022 年,事故呈現下降趨向。他在 X 上進一步分析:「縱使結論粗略,缺乏飛行時數、機型等變數,但趨向明顯地在下降。」數據顯示,1990 年代平均每年損失 20 至 30 架飛機、2000 年代每年損失 10 至 20 架,而在 2010 年代,損失數量來到了個位數。

「雲霄武堂」則指出,「機隊老化」是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雖然近年印度逐步購置蘇-30MKI、陣風等現代化戰機,但老舊機型仍占較大比例,零件短缺、維護困難進一步加劇了事故風險。

法國陣風戰機疑在印巴空戰中,遭中製「殲-10CE」戰機擊落。 圖:擷取自《騰訊網》

再來,印度空軍的「萬國製」模式,雖提高了購置的靈活性,卻也帶來了巨大的後備壓力。他說,不同機型的技術標準及零件供應體系不相兼容,致使維修等工作複雜化。最後,飛行員的訓練不足,也增加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雲霄武堂」總結,印度必須在裝備現代化、後備改革,還有飛行員培訓上全面升級。只有根本淘汰老舊機型、提升維修效率,並加強飛行員訓練,才能擺脫高事故率的困境,真正提升其戰備能力。

專家分析,印度必須根本解決「機隊老化」、「萬國製造」、「飛行員的訓練不足」3 大問題,才能擺脫高事故率的困境。   圖:擷取自《騰訊網》

米格-21戰機。   圖 : 翻攝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