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空軍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 進行一項引發關注的飛行訓練,也就是外掛霹靂-17 超遠程空對空導彈。中國軍事媒體《矚望雲霄》觀察指出,殲-20 作為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五代戰機,長期以來強調其低雷達反射截面(RCS)所帶來的高隱身性能。然而,霹靂-17 導彈作為一款射程超過 400 至 500 公里的超遠程空對空武器,體型長達約 5.8 公尺,遠超殲-20 內置彈艙的最大容納長度(約 4.5 公尺),因此只能透過機翼外掛方式攜帶,勢必對其隱身能力造成一定影響。

儘管外掛導彈會提高 RCS,使戰機在雷達下更易被發現,但分析指出,殲-20 本身的隱身設計和氣動外形仍能提供較高的生存性,其整體隱身效能遠優於傳統非隱身戰機如殲-16。在戰術層面,這一「野獸模式」配置將顯著擴大殲-20 的遠距精確打擊能力,尤其適用於針對預警機、加油機與戰略轟炸機等高價值目標。

精選報導:補F-35爬升慢缺陷! 美軍最強非隱形戰機部署日本 與殲-20第一島鏈別苗頭

中國殲-20隱形戰機搭載中製「霹靂-15E(PL-15E)」飛彈,可收入彈筴倉內,保持機身隱形功能。 圖:擷取自《騰訊網》

《矚望雲霄》觀察認為,這一訓練可能同時測試「 A 射 B 導」作戰模式,即由預警機如空警-500 提供精確目標資訊,殲-20 進行導彈發射後不需開啟自身雷達即可完成攻擊,從而降低暴露風險。

霹靂-17 具備的超遠射程,已大幅超越美軍現役 AIM-120D 導彈,使殲-20 具備打擊 F-22、F-35 等高機動機型的可能性,進一步改變戰場制空態勢。此外,殲-20 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可為霹靂-17 提供更大的初始動能,提升導彈攔截成功率。

從戰略角度看,此舉也可能是中國空軍對外釋放訊號,展示其具備遠程打擊與彈性戰術調整能力,特別是針對美軍在第一島鏈與太平洋地區的空中部署。這種能力展示有助於迫使對手採取更為保守的戰術行為,甚至影響其爭奪制空權的決心。

美軍戰機掛載AIM-120導彈。 圖 : 翻攝自臉書

儘管外掛導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隱身優勢,但其所帶來的火力增強效果和戰術彈性被認為「利大於弊」。在高威脅環境中,這一配置不僅可保留一定隱蔽性,更能在突發戰況下迅速展開打擊與攔截。

此次訓練也被視為中國空軍驗證殲-20 在不同任務環境下適應性的實驗,包括未來可能模擬在第一島鏈外攔截美軍 B-21 或 B-52 戰略轟炸機等場景。隨著殲-20 服役規模持續擴大,其未來作戰任務亦將從奪取制空權拓展至對地打擊、電子戰等多維領域。

霹靂-17 導彈作為一款射程超過 400 至 500 公里的超遠程空對空武器,體型長達約 5.8 公尺,遠超殲-20 內置彈艙的最大容納長度(約 4.5 公尺),因此只能透過機翼外掛方式攜帶。   圖:翻攝自 矚望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