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就業問題在Covid-19疫情過後愈來愈嚴重,其中,青年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導致社會出現各種詭異的現象,隱然也瀰漫著不穩定的氛圍。2023年開始,中國經濟復甦情形不理想,就算中共當局提出各種刺激方案,甚至將確保「就業」視為重要政策,但似乎沒有起任何緩解作用。持平來看,中國經濟會陷入長期「L型發展」的困境,這和過去成長引擎的「三駕馬車」(投資、貿易、消費)息息相關;簡單來說,就是投資減少導致無法帶動對外貿易,也連帶著就業機會銳減,當然也出現了消費乏力的跡象,這環環相扣,甚至是惡性循環。
中國青年假上班潮流掩飾失業
2023年時當中國的青年失業問題浮出檯面,縱然官方屏蔽得數據,但也難掩中國社會出現了質變,「內卷」、「躺平」、「全職兒女」、「全職乖孫」等似有嘲諷的現象一一呈現,這都不只是單一的獨立現象,而是相互牽連的社會動盪,且反映出中國民眾因應治理無效、生活無奈的生存法則。近期,中國又出現新的社會形態:「假上班公司」,一種專門提供「假上班」的新興公司,「上班族」反過來成了「客戶」交付人民幣30元至50元不等的費用,以換取工作的假象,「付費上班」成了中國經濟現況的風景,「職場失序者的精神避難所」相當熱門。
從中共官方屏蔽失業數據到修改就業統計定義,到社會經濟出現讓人匪夷所思的「假上班」現象,可以說從上至下都不願面對事實,甚至出現「集體造假」的怪風,中共當局以為換個計算公式就可以粉飾「失業」問題,民眾害怕家人知道所以假裝有去上班來自己騙自己,但無論如何,都無法真正解決經濟問題、生活壓力。然而,中國社會會有假上班的問題,這和整個體制有關係,例如大學應屆畢業生被要求畢業一年內要有就業合同或實習證明,否則不發畢業證書,這讓「假上班公司」有利可圖,表面上「就業表現」看似好看,但無法帶動經濟發展。
中國青年就業問題愈來愈嚴重!
這些假上班的中國民眾,多是大學應屆畢業生及自由工作者,中共官方又稱之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或「靈活就業人士」,占勞動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規模相當驚人!檢視中共官方定義的靈活就業人士,其實是「無業」、「零收入」、「沒有生產」的勞動力,一來無法帶來經濟效益,二來沒有任何社會保障,儼然是中國社會的不定時炸彈,表面上「假裝上班公司」有著看似創新的實體空間,但實質上是一種虛無的社會形態,這和習近平強調「脫虛向實」的思維完全相逆而行,問題是如此社會集體自我嘲諷的現象,政府任其發酵也沒有解決之道。
今年中國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突破了1200萬人,依照過去幾年的就業壓力,可以想像的是,中國的青年失業問題勢必愈來愈嚴重;然而,「假上班」的現象,無論是為了向學校證明來取得畢業證書,或是為了掩蓋找不到工作的面子考量,就算是一種社會反抗的實驗,終究讓日積月累的就業壓力加速擴大。持平而論,中國目前面臨的就業問題,並非是勞動力供給失衡導致,而是中國整個體制所造成的必然現象,缺乏開放、透明的治理制度,政府操作下的市場運作,過去揠苗助長的功利思維,社會問題將層出不窮且難解,而這正是現在所看到的中國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