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抽血案的吹哨學生簡奇陞,因其冷靜的口條遭質疑「不像受害者」,她今(17)日在社群平台回應表示,這是她近期最常聽見、卻也最無力回應的一句話,並強調這種看法正是她努力對抗的偏見。

簡奇陞在自己的threads帳號上轉貼立委陳培瑜的發文,她提及有記者因簡奇陞等學生思緒清晰,而困惑她們「不像受害者」。陳培瑜強調,學生們是因承擔巨大壓力才必須勇敢清晰地發聲,並重申應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等改革訴求。

精選報導:台師大抽血案錢哪去了?胡采蘋:學生被迫上繳費用恐涉詐欺

簡奇陞表示,她知道自己的角色很困難,身為受害者卻不能表現出太多情緒,因為一旦哭泣或激動,就會被指為「太情緒化」、「想博取同情」。為了避免這些指責,她選擇保持冷靜、維持中立,連遣詞用語都得格外小心。她說,只要稍微有情緒表現,就可能被指控是在「煽動」。

她強調,她從來不希望外界對她個人產生同情,而是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她和其他學生的處境。「我只是想把事實講清楚,僅此而已」,她說道。雖然身為人,她自然會有情緒,但在媒體鏡頭前,她只能壓抑,因為「我知道我不能失控」。

簡奇陞提到,這段期間她每天要接受七八場訪問,每個單位都問類似問題:「可以再描述一次實驗內容嗎?」她不斷重述過程,只為了讓外界理解事情全貌。她坦言,自己擔心說明不夠清楚,怕被質疑誇大、炒作、甚至被說「誤會了實驗內容」,因此每次受訪都極力精準陳述,甚至幫對方補充說明。

不過她也提出質疑:「這些問題應該由我來解釋嗎?」她指出,自己既不是研究主持人,也非國科會成員,甚至直到去年看到立委質詢才第一次了解整個實驗的內容。她不解地問:「為什麼要由我向全台灣解釋這些事情?」

簡奇陞最後表示,自己主動說明,是為了讓社會知道真相,但反被指責講得不對、立場不客觀,讓她忍不住在最後質疑:「我已經替你們出來說明,為什麼還要被說偏頗?」

※Newtalk提醒您:
#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