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印度》報導,印度軍隊在 13 日淩晨 2 點至 4點之間,印軍對東北部地區的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ULFA-I)位於那加蘭邦隆瓦附近的印緬邊境藏南地區龐賽山口的多個營地發動了精確打擊。

報導稱,襲擊動用了 150 架以色列和法國製造的無人機,造成包括高級領導人在內的 19 人陣亡,另有 19 人負傷。

精選報導:補F-35爬升慢缺陷! 美軍最強非隱形戰機部署日本 與殲-20第一島鏈別苗頭

然而,印度軍方對此予以否認,事件真相仍然撲朔迷離。一位駐紮在古瓦哈提的印度陸軍高級軍官表示,軍方尚未就此類行動提供任何資訊。然而,種種跡象表明,這次襲擊確實發生,目標明確指向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的營地。

印度近年來頻繁採用無人機技術進行遠端精確打擊,這種技術優勢使得傳統遊擊戰術越來越難以奏效。

西里古里走廊(圖中亮紅圓)地理位置圖。 圖:翻攝自小鮮看世界

阿薩姆地區長期以來是印度國內衝突最激烈的區域之一。該地區與印度本土僅通過一條 23 公里寬的西里古走廊連接,地理上的孤立性加劇了當地居民對印度政府的疏離感。

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自 1967 年成立以來,一直對印度政府目標發動襲擊。阿薩姆人是印度東北部規模最大的民族,卻與印度主流社會的文化和種族差異明顯。這種差異使得民族認同問題成為衝突的深層原因。

印度軍隊近年來對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進行了持續圍剿,特別是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壓縮遊擊隊的活動空間。

無人機技術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相比傳統的小分隊圍剿行動,無人機的使用不僅降低了印度軍隊遭遇伏擊的風險,還提升了軍事行動的效率。

印度阿薩姆邦正在邊界大規模「動員」和「加強」武裝部隊力量。 圖:翻攝自@himantabiswa推特

以色列和法國製造的無人機在偵察、監控和精確打擊方面具備技術優勢,使得遊擊隊在山區和叢林中也難以躲避。

無人機集群作戰技術能夠有效識別敵方目標並實施精確打擊,這種策略已成為印度在反遊擊戰中的重要手段。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因缺乏外界支持和先進裝備,越來越難以抵擋印度軍隊的高強度圍剿。

相比喀什米爾地區的遊擊隊,阿薩姆地區的武裝組織處於更加孤立的境地。此外,印度軍隊近年來被指控越境打擊緬甸境內的武裝組織營地。這種跨境行動可能加劇地區緊張局勢,並影響中、緬、印三國關係。

印軍在阿薩姆地區搜索往來車輛。   圖 : 翻攝自軍哥的雜談

即將起飛的印軍偵查無人機。(示意圖)   圖:翻攝自 第一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