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議會近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與美國簽訂的《格陵蘭防務合作協議》,使得美軍在北極門戶格陵蘭島的軍事存在大幅擴張,引發國際輿論對北極地緣政治的新一輪關注。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以防範俄羅斯擴張為由,向國會提出該協議草案。最終,議會以 94 票支持、11 票反對的結果通過協議。協議內容賦予美軍在格陵蘭島部分地區的自由部署權、進出無阻權、以及司法豁免權,意味著美軍在島上可設立基地、進行軍事行動而無需經丹麥政府事前批准,美國軍人若在當地犯下罪行,將由美方依法處理而非接受丹麥審判。
精選報導:補F-35爬升慢缺陷! 美軍最強非隱形戰機部署日本 與殲-20第一島鏈別苗頭
不過,儘管協議在實質操作上擴大了美軍的活動空間,格陵蘭仍屬於丹麥王國的一部分,且擁有高度自治權。丹麥並未放棄對格陵蘭的主權,而是選擇透過法律手段規範美國軍事存在,以避免未來潛在的單邊行動。
格陵蘭地處北極咽喉,戰略地位關鍵。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導致冰層融化,北極新航道逐步開放,格陵蘭有望成為連接歐洲、北美與亞洲的貿易轉運樞紐。同時,島上蘊藏豐富的稀土、鐵礦、煤炭、天然氣及潛在石油資源,也讓其成為各國競相布局的地緣熱點。美國此舉被外界解讀為意在鞏固對北極地區的長期軍事與經濟影響力。

雖然丹麥政府強調此舉符合北約共同戰略,部分觀察家仍對格陵蘭可能逐步被納入美國地緣版圖表示憂慮,尤其擔心當地經濟日益依賴華盛頓而損害自身自治性。值得注意的是,格陵蘭方面尚未對此協議公開表態,地方民意與未來自治發展仍是外界關注焦點。
另一邊,南高加索地區也正發生劇烈變化。美國駐土耳其大使湯姆·巴拉克(Tom Barrack)近日證實,美國正主導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的和平進程,俄羅斯已基本被排除在關鍵談判之外。
核心爭議之一的「贊格祖爾運輸走廊」,長達 32 公里,長年為兩國矛盾核心。美國提議由一家美國私營物流公司租用該走廊百年,作為調解方案的一部分。消息人士指出,兩國對此提案均持正面態度,視為可能打破談判僵局的折衷路徑。

近期,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與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在阿布達比會晤,就邊界劃分、贊格祖爾走廊及和平條約簽署等議題取得突破性進展。若雙方最終簽署協議並轉向與土耳其和美國深化合作,可能使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遭到進一步壓縮,僅剩喬治亞為其在南高加索的最後支點。
此一發展標誌著美國在歐亞之間敏感地帶的地緣戰略快速擴張,也顯示俄羅斯長期以來所主導的安全架構正在被重新洗牌。
有分析指出,美國在格陵蘭與南高加索的同時佈局,意圖形成從北極圈到黑海的地緣戰略「弧形防線」。前者確保資源與軍事通道,後者則穩固對歐亞交界的掌控,對抗俄羅斯與中國擴張並維護全球秩序主導權。
但也有批評聲音認為,這類安排往往忽視當地人民的聲音,甚至可能引發依賴性與治理自主權的流失問題。

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與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在阿布達比會晤,就邊界劃分、贊格祖爾走廊及和平條約簽署等議題取得突破性進展。 圖:翻攝自X帳號@rainbow78521

丹麥議會近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與美國簽訂的《格陵蘭防務合作協議》,使得美軍在北極門戶格陵蘭島的軍事存在大幅擴張,引發國際輿論對北極地緣政治的新一輪關注。 圖:翻攝自X帳號@@oresundsb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