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今(16)日以間諜罪判處日商阿斯泰來製藥公司日籍男性員工三年六個月有期徒刑。引起世人擔心,中國「間諜罪」適用範圍過寬且不明確,容易使人動輒得咎。
日本《每日新聞》稍早報導,中國司法程序缺乏透明度,正在加劇在華日裔人士的焦慮。
延燒焦點:被控從事間諜活動!日本製藥公司高階主管遭判刑3.5年
日本駐華大使館製作的《安全指南》根據中國國家安全部以往公佈的訊息,介紹了日本間諜活動的真實案例,並呼籲大家提高警覺。
根據日本大使館《安全指南》介紹,某位日本人曾應一名在交友軟體上認識的女子的要求,拍攝中國軍艦停泊、起航、軍用機場設施和戰鬥機部署等照片,並發佈到互聯網上;還曾有外國人接受外國機構的指示,在自然保護區內採集野生植物和種子並運往境外;還有外國人以多次進入保護區,採集大量昆蟲並帶出境。
此外,以學術為目的的問卷調查有可能被視為違反《統計法》,而以使用GPS進行測量、鑽探溫泉等為目的的地質調查和地理資訊收集有可能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
中國2023年修訂的《反間諜法》擴大了處罰範圍,除了現有的「國家秘密」外,還涵蓋了提供或竊取「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數據、材料和物品」。然而,該定義模糊不清,令人擔憂當局可能濫用該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