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爆發荒,卻意外成為台灣米外銷突破契機。從百年米廠老永昌到青農創辦的大倉米鋪,台灣米透過品質、品牌、通路與政策配合,也有機會開拓國際市場。

轉進河岸旁的鄉間小道,眼見一座被農田環繞的鐵皮倉庫內,一袋袋包裝米、噸袋米正堆疊整齊等著出貨。這裡,是位於新竹縣新埔、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老永昌碾米廠」。

當前熱搜:補F-35爬升慢缺陷! 美軍最強非隱形戰機部署日本 與殲-20第一島鏈別苗頭

上世紀以來,經老永昌加工輸出的白米,就持續供應台灣北部民眾日常生活所需;北部各地超市、餐廳,以及過半國、高中的營養午餐用米,都出自這家老店。

老永昌米廠轉型突圍 建立消費者認同與品牌基礎

今年,老永昌更大舉攻占日本市場,預計全年外銷量能達1,600公噸,背後推手,是年僅35歲的執行長、米廠第五代劉柏良。

農業大國日本近期面臨嚴重米荒,主因是過去兩年高溫導致稻米欠收,加上疫情後觀光客湧入,白米需求激增,供需失衡導致米價飆漲。今年6月,日本5公斤包裝米從原本約2千日圓一度升至逾4千日圓,雖7月回落至3,500日圓(約新台幣700元),仍為台灣零售米價的2到3倍。

日本的糧食缺口,為優質台灣米帶來契機。光是今年上半年,台灣就對日本出口9,159公噸白米,創下歷史新高,是2024年全年的2.5倍;日本躍升為台灣米最大出口國。

「過去台灣出口日本的米多作為團膳或業務用途,但這次缺米危機,讓台灣米得以進軍超市通路。」農業部農糧署中區分署副分署長徐惠瑩十分看好這波外銷商機。

新竹老永昌正是其中一家抓住機會的米廠。

「今年初就有7家日本廠商來詢問。」劉柏良透露,他已與其中兩家有長期合作意向、願意支付高額訂金的廠商合作。

身為家中長子的劉柏良,一五年電子工程系畢業後,就應家族期待回家接班。「我的老婆、同學都在台積電上班,只有我不太一樣,所以我想既然要接班,就要做一些不一樣的事!」他鬥志高昂地說。

「台灣農業其實不輸任何國家,我們缺的是系統性管理與品牌策略!」劉柏良一接班就瞄準國際市場祭出改革。

他的關鍵作法,是申請食品安全管理標準(ISO22000)、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及產銷履歷等工廠驗證,「為什麼食品廠都要驗證,只有碾米廠不用?」他深知要爭取好客戶,這是基本門檻。

然而,要找到願配合產銷履歷、藥檢管理的農民並不容易,劉柏良為此祭出誘因:「我公開自己的通路、商業模式,承諾多賺多少,就分多少給他們。」

這招確實奏效,「以前碾米廠和農民有點敵對,米廠會壓低收購價格,但老永昌跟我們比較像合作關係,什麼都可以明講。」與老永昌契作4年的新竹農民劉政雨直言。

產銷履歷的效益很快顯現。2019年起,學校營養午餐改由教育部管理,「他們想讓學生吃更好的,開始要求供應商要有產銷履歷。」劉柏良指出,老永昌趕上這波商機,如今已是北北基國、高中營養午餐米飯最大供應商。

其實早在2018年,日本農林水產省就曾派遣「祕密客」來台找米,老永昌憑著品質和口碑雀屏中選,賣了700公噸米到日本。但因日方一直想壓低收購價格,雙方並未繼續合作。

(本文獲今週刊授權轉載,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91期)

65歲夫妻退休搬到鄉下,住3年崩潰「月領5萬年金不夠花,比都市還燒錢」...老後移居先想清楚3件事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37/post/202507090072/

定期清持股,「賣太早」才好!他1年賺76%、40歲財富自由:股票沒賣就是紙上富貴「4個訊號研判出場」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08/post/202507070011/

   圖:今週刊 提供

   圖:今週刊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