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戰爭中,俄羅斯軍隊因官兵違規使用手機而頻頻暴露位置,導致烏軍能成功精準打擊,造成重大傷亡。據「包明說」投稿《騰訊新聞》分析中指出,手機在現代戰場上已不再是單純的通訊工具,反而成為一種致命的「瞄準器」,將士兵推向危險邊緣。
俄羅斯海軍副司令、少將米哈伊爾·古德科夫於本(7)月初在靠近俄烏邊境的庫爾斯克州科列涅沃村陣亡,據《環球時報》報導,正是烏克蘭軍方利用美製遠程武器發動的一次精準斬首行動。42歲的古德科夫是俄羅斯總統普丁今年三月剛晉升的新任少將,此前曾任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第155海軍步兵旅旅長,並因在前線的英勇表現獲頒「俄羅斯英雄」榮譽稱號。
現正最夯:李姓員工搶修觸電命危!賴清德喊話在野黨:全力支持台電

據分析指出,對於古德科夫為何在看似安全的後方區域遭襲,多個俄羅斯電報頻道揭露,當時正值遠東地區節日,數名駐紮在庫爾斯克地區的俄軍海軍陸戰隊官兵,與遠在海參崴的親屬通話,此舉意外暴露了整個野戰指揮所的位置。烏軍截獲相關信號後,迅速鎖定該區域,並發射美製ATACMS導彈,精準命中目標,導致古德科夫及其隨行參謀人員當場身亡。這也使得古德科夫成為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第10位被確認在作戰或特種行動中陣亡的俄羅斯高級將領。
這並非俄軍首次因手機使用不當而付出慘痛代價。早在2023年1月1日,頓涅茨克州馬克耶夫卡發生的「跨年夜慘案」便是烏軍透過手機定位發動的精準打擊。當時約900名俄軍新兵在學校內慶祝新年,大量士兵使用手機聯繫家人,密集的信號被北約電子偵察系統捕捉。烏軍隨即發射6枚「海馬斯」火箭彈,其中4枚命中並引爆彈藥庫,造成俄方承認89人死亡(烏方稱逾400人),成為開戰以來俄軍單次傷亡最慘重的非戰鬥減員事件。
此外,2024年2月,俄軍在慶祝阿瓦迪夫卡勝利後放鬆警惕,士兵使用手機再次被烏軍電子戰系統定位,三枚火箭彈造成65人死亡,原定前往慰問的將軍被迫取消行程。分析指出,這些屢次發生的慘案,皆指向俄軍未能有效限制士兵通訊。

「包明說」表示,從根本上看,俄羅斯官兵普遍缺乏對現代戰場「信號戰」的認知,仍習慣在前線使用手機、視訊通話、拍照分享,這極易被烏克蘭和北約透過電子監聽系統捕捉信息。同時,俄軍沿襲蘇聯舊習,高層指揮官習慣聚集在火線附近召開會議、下達命令,對現代戰爭高風險環境缺乏基本認知,這種將指揮所設於前沿一線並全員聚集開會的作風,一旦暴露便是「一鍋端」。
在技術層面,手機成為「瞄準器」主要存在致命漏洞,如基站定位與「模擬基地台欺騙」。烏軍可利用搭載「模擬基地台」的車輛誘騙俄軍手機連接,透過信號強度和方向交叉定位,例如俄製LEER3電子戰系統能在6公里範圍內定位2000部手機。儘管俄軍擁有電子戰系統,但對民用通信網路的管控薄弱,甚至前線部隊依賴當地民用基地台,反而被烏軍透過摧毀或滲透這些基地台進行反向獵殺。
至於為何前線官兵難以放棄手機,這涉及紀律與人性的衝突。分析指出,在高度壓抑的戰場環境下,手機是士兵與家人聯絡、緩解焦慮的唯一渠道。一名烏軍士兵坦言:「在戰壕待幾週後,人會發瘋,手機是唯一的精神寄託。」加上俄軍新兵佔比高,缺乏足夠的戰場意識和紀律訓練。

俄羅斯已從慘痛教訓中吸取經驗,從紀律處罰上升到立法嚴懲。2024年7月,俄羅斯國家杜馬推動新法案,規定前線使用手機可處10天拘留,多次違規最高可監禁15天,並禁止攜帶具定位功能的智能設備。然而,執行難度依然巨大,美國軍隊在伊拉克禁用手機也曾催生士兵偷藏「帳外機」的問題。在伊以衝突中,以色列也曾多次透過手機信號定位對伊朗高官發動精準斬首行動。
儘管如此,手機也是一個「雙面刃」。俄羅斯民間組織開發「雷達人民陣線」APP,動員30萬民眾利用手機上報無人機坐標,輔助防禦系統。這類應用嘗試將手機轉化為戰場工具,但前線對於手機的禁用政策絕不能放鬆,否則將立刻付出巨大代價。現代智能手機內含多種傳感器,均可能成為信號源,美軍早在2018年就已全面禁止作戰部隊使用智能設備。西方國家正積極研發更安全的戰場手機系統,如美軍的「便攜式蜂巢網路」,透過加固設備和加密協議,使手機兼具通訊、偵察、無人機操控等多重功能。
「包明說」表示,手機在俄烏戰場上已演變為「數位死神」,但其本質是戰場紀律鬆散與技術代差雙重薄弱環節疊加的結果。俄軍的慘痛教訓印證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的警告:「每按一次手機按鍵,都是在賭命。」軍隊需要在人性需求與戰場生存之間尋求平衡。無論是更嚴厲的管控,還是更安全的軍用智能設備,核心都在於打破「科技越先進,傷亡越荒誕」的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