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重創中南台灣,嘉義布袋、義竹地區多處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因強風破損翻覆,大量光電板殘骸漂浮水面,引發民眾擔憂恐污染環境水源。對此,環境部發聲明澄清,受損太陽能板並非有害廢棄物,呼籲外界勿聽信不實資訊,避免造成恐慌。

丹娜絲颱風重創中南台灣,嘉義布袋、義竹地區多處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因強風破損翻覆,導致大量光電板破碎材料堆積,殘骸漂浮水面,引發民眾擔憂恐污染水源、危害魚群健康。對此,環境部今(11)日發聲明澄清,受損太陽能板並非有害廢棄物,呼籲外界勿聽信不實資訊,避免造成恐慌。

全站首選:丹娜絲遠離後 今年第5號颱風「百合」將生成!對台影響曝光

環境部指出網傳的錯誤引用「環境部綠色標章」制度,甚至誤指太陽能板含「有毒成分」或屬「有害廢棄物」,環境部澄清,現行的太陽能模組,其主要材質包含鋁框、玻璃、EVA膜與發電元件等組成,並無列管為有害廢棄物。環境部也未針對太陽能板設立綠色標章,請民眾勿混淆概念。

對於風災損壞光電設備的後續處理,環境部表示,依《廢棄物清理法》第28條規定,業者有責任儘速清除並妥善處理受損太陽能板,以防止環境污染。經濟部亦已建立災後復原與模組回收機制,針對天災損毀案場進行追蹤列管與協助清運作業。環境部呼籲,颱風災後應理性面對環境與食品安全議題,勿輕信未經查證的網路訊息。如民眾發現災損場區有遺留廢棄太陽能板,可通報地方環保單位處理。

中南部地區,太陽能光電板因強風破損翻覆。   圖:翻攝自Threads「abcd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