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康定級巡防艦「承德號」(PFG-1208)近期完成一系列升級改裝作業,成為國軍首艘配備飛彈垂直發射系統(VLS)的水面艦艇,預計將於 2025 年 9 月重新服役。此次改裝是台灣針對 6 艘康定級巡防艦推動的性能提升計畫首艘試驗艦,具有指標性意義。
承德號已於高雄港完成包含新型雷達、作戰系統及武裝配置的多項升級。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首度裝設了由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的「海劍二型」艦空飛彈垂直發射模組,具備「一坑四彈」能力,8聯裝配置可搭載最多 32 枚飛彈。這也是該型飛彈首次從傾斜發射轉為垂直發射,顯示出技術運用上的重大轉變。
全站首選:法軍航母南海獵潛艦變「被圍獵」? 遭中40軍艦「貼臉監控」 低調撤離
此次作戰系統升級,將此設計重新改裝為法國泰雷茲公司的「SENIT」戰鬥系統,將原裝配備的雷達所取代,提升目標追蹤與火力控制。過去「承德號」配備的防空武力相對薄弱,主要依靠的短程飛彈系統射程僅 5 公里,難以抵當威脅。而此次升級將提供承德號有更強大的防空能力,提升至中程範疇,在升級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此次升級是國軍在 2022 年啟動的「康定級性能提升計畫」的一部分,總預算逾 431 億新台幣,預計耗時 9 年,目標為全面翻新 6 艘康定級巡防艦的雷達、戰系與飛彈武裝。若「承德號」的垂直發射模組運作穩定,後續不排除擴大應用於其他級別艦艇,視導彈性能與整合狀況而定。

未升級前的「承德號」 圖:翻攝自《騰訊網》

正在進行改裝的「承德號」 圖: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