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的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於 12 日接受極右翼媒體《布萊巴特新聞》(Breitbart News)專訪時表示,川普總統已對俄羅斯與烏克蘭發出最後通牒:若雙方無法迅速展開直接談判,美國將退出和平談判進程。
威特科夫指出,這項警告是在 8 日錄製的專訪中所提出的,當時關於 15 日土耳其伊斯坦堡可能舉行高層會談的消息尚未公開。他表示:「總統的意思很明確——若沒有直接會談,而且不能很快實現,他認為美國就應該退出這場衝突,無論那代表什麼,總之不再介入。」
威特科夫為川普第二任期內推動俄烏和平的主要人物,曾親自會晤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烏克蘭官員與歐洲外交代表。不過,他也因過往談判成績不佳、經常採納親俄立場、甚至在與普丁會談中依賴克里姆林宮提供的翻譯而飽受批評。

儘管如此,威特科夫在受訪時稱,俄烏領導人首次會面「完全有可能」。根據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已提議於 15 日與普丁在伊斯坦堡舉行會晤,並呼籲自 12 日開始無條件停火。但目前俄方對此仍未正式回應,只表態支持啟動本週的直接談判。
據威特科夫說法,和平談判的關鍵議題包括:五個被部分或完全佔領的烏克蘭地區的未來、俄控扎波羅熱核電廠的狀態,以及烏克蘭對第聶伯河與黑海的通行權。
目前俄羅斯佔領烏克蘭約 20% 的領土,包括整個克里米亞、幾乎整個盧甘斯克州,以及頓內茨克、札波羅熱和赫爾松部分地區。克里姆林宮已非法宣布這些地區為俄羅斯領土,並要求烏克蘭完全撤軍,作為實現和平的前提。
威特科夫表示:「俄羅斯對其中兩個地區擁有壓倒性控制權,而烏克蘭在其他三個地區則仍保有一定程度的行政或軍事控制。戰線與行政邊界的差異,是談判時必須處理的問題。」

他強調,扎波羅熱核電廠是談判中的核心議題之一:「這座核電廠是個『皇冠上的寶石』,雖然目前關閉,但它能為基輔等城市供電,必須重新啟用。」有報導指出,美方曾建議由美國接管該核電廠,並確保同時為烏俄兩方供電。
然而,X 《Anton Gerashchenko》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丁對和平談判的拖延並非偶然。分析認為,普丁政權的統治模式高度依賴戰爭狀態,一旦戰事結束,恐將引發一連串對其政權結構不利的動盪:
一、和平將揭露國內經濟問題與體制腐敗,再也無法將困境歸咎於戰爭。
二、戰後的政治與社會空間將出現反對聲浪,甚至可能出現武裝反抗勢力,尤其來自對和平視為「背叛」的極端民族主義群體。
三、軍隊忠誠度不穩。普丁深受 2023 年瓦格納兵變的陰影影響,為防軍心動搖,只能透過持續作戰維持對軍方的控制。
四、戰爭亦為克里姆林精英提供權力與資源的交換平台,和平意味著利益重分配,將激化內部權鬥。

因此,儘管外界持續呼籲停火與和平談判,克里姆林宮仍可能以各種手段拖延實質進展,以維繫普丁個人與政權的延續。
針對外界批評他與普丁會面,威特科夫回應稱:「沒有普丁的同意就沒有協議。他是俄羅斯的領導人,不與他對話的邏輯我無法理解。」

X 《Anton Gerashchenko》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丁對和平談判的拖延並非偶然。分析認為,普丁政權的統治模式高度依賴戰爭狀態,一旦戰事結束,恐將引發一連串對其政權結構不利的動盪。 圖:翻攝自 X Anton Gerashchen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