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學術界再掀爭議。一方面,自稱長年打假的知名人士方舟子(@fangshimin)再度發文,質疑復旦大學對張文宏博士論文調查結果的公正性;另一方面,中科院院士顏寧則在社群平台主動澄清,駁斥網路上流傳的虛假履歷。
復旦大學日前公布調查結果,指張文宏博士論文「未發現學術不端行為」,引發外界關注與討論。對此,方舟子公開表示並不意外,強調早已預見調查將不了了之。他指出,自己從事學術打假超過 20 年,根據經驗顯示,真正會被處理的通常是學生或沒有背景的年輕教師;一旦涉及知名教授、院士甚至校長,幾乎都會被「包庇」。
方舟子更列舉過往案例,聲稱曾揭發復旦大學多位學術大咖造假,包括前校長楊玉良被指偽造在德國獲獎紀錄、院士楊雄裡的學術綜述涉嫌抄襲,以及朱學勤的博士論文遭指抄襲等,但最終皆未獲實質處理。他批評,中國現有的學術規範「形同虛設」,一旦牽涉權勢人物,相關規則甚至會被「重新解釋」以保護其名譽。
此外,針對張文宏事件,他亦指責部分輿論「妄想」認為政府刻意整肅張文宏,實則政府自始至終都在「力保」。他透露,有關揭發張文宏涉嫌抄襲的內容已陸續在網上被刪除,政府立場相當明確,「復旦大學不可能對抗政府」,甚至不排除公告內容是由上海市政府代擬。
與此同時,另一位學界焦點人物中國科學院院士顏寧,則於 5 月 4 日在社群媒體上發文澄清,對一份網傳虛假履歷進行駁斥。她指出,這份「真假參半」的簡歷自 2023 年起流傳至今,不僅內容錯誤且嚴重誤導公眾,已於先前透過官方平台舉報並刪除,近日卻再次流出,令她感到困擾。

顏寧呼籲微博平台盡快闢謠與清理錯誤資訊,以正視聽。她的公開資料顯示,其為結構生物學領域的重要人物,30 歲即擔任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曾領導研究團隊成功解析多種關鍵膜蛋白結構,為新藥開發奠定基礎,研究成果兩度入選《科學》期刊年度十大突破,2023 年當選中科院院士。
今年 3 月,她亦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備受肯定。此次主動打假網傳履歷,被外界視為科學家維護自身聲譽與學術誠信的表率行動。
這兩起事件,無論是對學術規範的挑戰,還是對個人名譽的維權,皆再次引發外界對中國學術誠信機制的關注與討論。

這份「真假參半」的簡歷自 2023 年起流傳至今,不僅內容錯誤且嚴重誤導公眾,已於先前透過官方平台舉報並刪除,近日卻再次流出,令她感到困擾。 圖:翻攝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