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及多位歐洲領袖會晤時,宣稱自己已經「結束了六場戰爭」,橫跨中東、非洲以及中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他強調:「我做到了六場戰爭——我結束了六場戰爭。看看印度和巴基斯坦,這些都是大國之間的衝突,再看看非洲的一些戰爭。」

白宮本月稍早也在聲明中稱川普是「和平的總統」,並列舉 7 項所謂的雙邊協議,包括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柬埔寨與泰國、以色列與伊朗、印度與巴基斯坦、盧安達與剛果(金)、埃及與衣索比亞,以及塞爾維亞與科索沃之間的協議,並將其與川普第一任期推動的《亞伯拉罕協議》相提並論。川普在接受《福斯與朋友們》節目訪問時更強調:「我們結束了七場戰爭。」

精選報導:長達20分鐘都沒發現? 中驅逐艦「近距貼身監控」美無人艇 最短僅距數尺

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右)與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左)日前舉行和平會談。 圖:翻攝自 X

不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 政治資深記者 Stephen Collinson 在分析報導中指出,外界普遍認為這些說法帶有川普式的誇張。許多協議實際上更接近停火安排,而非真正的永久和平。以以色列與伊朗為例,雖然雙方在短暫衝突後達成非正式停火,但美國同時仍參與針對伊朗核計畫的行動,根深蒂固的對立依舊存在。

此外,川普也未提及自己在以色列與哈瑪斯之間的和平嘗試以失敗告終。加薩地區因封鎖與飢荒引發的國際譴責,以及川普對以色列總理內坦雅胡的堅定支持,更讓其追求諾貝爾和平獎的意圖備受質疑。同樣地,與北韓的外交努力最終未能實現,金正恩如今擁有的核武數量反而比川普任內初期更多。

儘管如此,Stephen Collinson

以色列軍方仍不時與哈瑪斯部隊交戰。 圖:翻攝自X帳號@Israelwaronhama

指出,川普在部分衝突調停中展現新穎手段,避免危機升級為全面戰爭。例如在印巴問題上,華府曾以低調且專業的外交方式,為雙方尋求共同立場。最近一次成果是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簽署的和平宣言,承諾互相承認邊界並放棄暴力,雖然複雜的領土和憲政爭議仍需長期談判。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的和平斡旋常伴隨強烈的個人色彩。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協議甚至包括開放一條運輸走廊,並命名為「川普和平繁榮之路」,賦予美國完整的開發權。這種現象顯示出部分外國政府傾向藉由奉承川普來換取自身利益。

Stephen Collinson認為,川普雖在多起衝突中成功避免流血擴大,但其外交方式更多強調短期「交易式成果」,而非長遠結構性解決方案。

在東盟輪值主席、馬來西亞總理安華出面的斡旋下,打了 5 天戰爭的泰國與柬埔寨終於達成停火協議。兩側分別有美國與中國的官員。   圖 : 翻攝自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