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play 在我眼中,是最純粹的次文化了,許多人因為喜歡某個角色,就勇敢展現自己,不需要理由,也不用誰允許誰,它原本是一種自由、快樂,甚至帶點叛逆的文化;但在中國,卻成了需要國家「過濾」的行為,中國把38 部動漫作品的角色列入黑名單,不是因為違法,更不是因為傷害誰,而是因為「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說法,本身就荒謬至極。
一個政府如果連動漫角色都害怕,還有什麼能放心的?從限制未成年人打遊戲、封殺「陰柔偶像」,到如今連 Cosplay 都要列黑名單,背後其實是一樣的邏輯──凡是年輕人能找到自由的地方,就要先「管起來」。
在台灣,我們參加動漫展,或許只是拍照、買周邊,但那其實正是「言論自由」最貼近日常生活的顯現:可以自由打扮;自由表達;自由喜歡任何角色;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小事,在另一個制度下卻可能是遙不可及的奢望,當創意與想像力被迫停止,失去的不只是娛樂,而是整個中國年輕世代的未來。
這件事提醒台灣要從兩個層面思考:一是,自由其實無處不在,不僅在新聞或選舉,也在生活的細節,今天是 Cosplay、明天可能就是穿著、書籍;甚至是興趣;再者,當中國愈加嚴控年輕世代的文化表達,台灣更要堅守多元價值,讓年輕人能想像、創作,甚至挑戰現有秩序。
上海的黑名單或許只是動漫展上的一個插曲,卻提醒我們與中國真正的差異,不只是政治制度,能不能喜歡一個角色、能不能穿上想穿的衣服、能不能在公共場合自在表達;這些權利一旦消失,就很難再回來;也正因如此,我們更要珍惜台灣的空間,因為能自由「做自己」,才是最該守護的幸福。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