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日前函釋,若台灣民眾持有「中國大陸居民身分證」與「定居證」將失去台灣身分。遭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批評是「綠色恐怖」,並稱定居證只是臨時性、過渡性證件。但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今(1日)強調,在陸委會的認定中,那已等同取得中國身分,且《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解釋權在陸委會。
朱鳳蓮昨表示,中國相關主管部門為台胞製發台胞證、居住證、定居證行之有年。台胞證和居住證這兩種證件不需要具有中國戶籍;而定居證是發放給已被批准來中國定居落戶的台灣居民短期持有的一種臨時性、過渡性的證件,賴清德當局故意混淆各類證件,實質就是要恐嚇阻撓台胞申領各類證件,要製造「綠色恐怖」,阻撓破壞兩岸同胞走近走親,在島內關門搞「台獨」。
梁文傑則表示,朱鳳蓮明確講到,定居證是發給已被批准到中國定居落幕的台灣居民,短期持有的臨時性、過渡性證件,這表示,中國已經批准定居落幕,不管是臨時性或過渡性,都是有做申請,這在陸委會的認定,都等同於已經持有中國戶籍或護照等,取得中國身分。
梁文傑強調,在法規的解釋上,兩岸之間的法律名詞不太一樣,所以兩岸條例的解釋權在陸委會,他們不會依據中國對自己的解釋,就去影響我們的解釋。就像某個活動是不是統戰,中國一定說不是,但是不是統戰由我們來認定,不是對方講得算。
另就中華民國章法學會與中共黨政機構合辦的「2025年共讀一本好書徵文大賽」,涉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3條之1,教育部已介入查處,卻同時引發民眾對於兩岸合作行為遭認定違法的疑慮,陸委會是否明確界定觸法範圍?梁文傑回應,中共統戰手法層出不窮,對他們來說,與其去條例哪些行為,對方可能會根據這些條例去發展別的變化,所以陸委會目前並不會去做。
梁文傑表示,這次徵文比賽的個案,合作對象很清楚的就是中共福建省委下面的機關,並牽涉到以全程招待的方式,帶台灣學生到中國參加頒獎典禮、營隊等,以去年來講,這次屬於海峽論壇的一部分,這個案子牽涉到合作對象與過分的金錢招待,通常有這兩個特徵就會形成(違反兩岸條例)。
梁文傑指出,徵文比賽只是一個形式,有鑑於每年6、7月,中國的福建都會搞海峽論壇活動,這是延續去年的方式。以去年為例,只要有投稿,就會獲得資格,讓主辦方前往福建進行研學,真正目的是找學生過去參加營隊,然後把活動當成海峽論壇的一部分。
至於徵文活動目前仍然繼續舉辦的狀況。梁文傑表示,查處是由教育部進行,陸委會是協助,他們也希望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