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外銷型主力戰機殲-10CE,日前完成一項在中東地區的遠程飛行演練,引發國際軍事觀察人士高度關注。根據外媒 4 月 21 日的報導,一批殲-10CE 編隊從中國起飛,途經紅海及沙烏地阿拉伯上空,最終抵達埃及境內參與聯合軍演。該航線不僅橫跨多個主權國空域,更穿越美軍在該區域的重兵部署範圍,但卻沒有引起任何即時警報,讓外界驚訝中國軍機竟能成功避開美軍偵察。

殲-10CE 作為中國自主研發並外銷的中型多用途戰機,在航電、電子戰系統與低可偵測設計上均具備顯著提升。此次飛行能在未被美軍現有雷達或監控系統即時發現的情況下,完成長程穿越,顯示其實戰隱匿性能已獲突破。分析人士指出,殲-10CE 或採取低空飛行路線,同時關閉 ADS-B(自動相關監視廣播)系統,進一步降低在民用與軍用雷達上的可偵測性。

美軍雖在沙烏地阿拉伯及紅海一帶部署包括愛國者與薩德在內的防空與偵察系統,但其設計目的多用於反飛彈與高值目標防禦,對於如殲-10CE 此類飛行路徑與電子對抗能力俱強的戰機,反應能力有限。尤其在現代電子戰環境下,偵察漏洞與情報盲區難以完全避免。

這些中國軍機在杜拜機場稍作停留後,朝埃及方向飛去。有中國軍事專家分析認為,這些軍機很可能是為了運輸埃及購買的軍事設備,才大規模飛越中東地區上空。 圖:翻攝自 空天力量

此次殲-10CE 的實地演練也引發外界對中國武器出口戰略的進一步關注。過去中東國家多依賴美俄軍售體系,對中國製武器普遍存有疑慮,主要因歷史上曾採購性能不佳的早期戰機。但近年中國軍工實力迅速提升,推出包含翼龍系列無人機、紅旗-9B 防空系統、殲-10CE 等多款具備高性價比與技術穩定性的武器平台,逐漸在中東市場取得突破。

以殲-10CE 為例,其具備超音速巡航、短距起降、資料鏈通訊與多重武裝掛載能力,可執行超視距空戰與對地精準打擊等任務。這對於尋求強化自主防衛能力、又不願過度倚賴美俄等大國的中東國家而言,無疑是替代選項之一。埃及便是當前最積極與中國軍工展開合作的中東國家之一。

中國解放軍最近抵達非洲埃及,與埃及一同展開「文明之鷹-2025」空軍聯合訓練,戰機並進行空中加油。 圖:翻攝自央視

另一方面,此次事件也被視為中國藉演訓進一步測試自身裝備在實戰環境中的表現,並對美軍在中東長年建立的空中監控體系進行壓力測試。儘管美軍尚未公開回應此事,但若未來更多中國裝備能穿越其防線而未被發現,勢將對其區域威懾能力造成挑戰。面對中國軍工在全球市場日益增強的競爭力,特別是在不附帶政治前提與出口限制的條件下,將進一步吸引對美政策日益警惕的中東國家考慮多元化武器來源。這對傳統軍售主導國如美國而言,無疑是一項長期戰略壓力。

殲-10CE此次成功完成跨境演練,無論是技術表現還是外交示意,無疑皆為中國軍工在全球擴張布局中重要的一步。中東地區軍購趨勢是否因此改變,也將成為觀察地緣政治板塊位移的關鍵指標。

薩德系統是美國最先進的防空系統。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