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嚴防洗產地,中國海關與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供應國,構建全球首個區塊鏈溯源平台,收錄每批進口大豆從種植到運輸的相關數據,包含收割時間、運輸船舶軌跡等。

微信公眾號「國科農研院」4月26日發布文章指出,中國正系統性降低對美依賴,重塑全球大豆與玉米供應鏈格局。同時,為嚴防他國洗產地,中國海關聯合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供應國,構建全球首個區塊鏈溯源平台。

文章指出,每批進口大豆從種植到運輸的相關數據,包括種植地GPS坐標、收割時間、運輸船舶軌跡等訊息將被上傳至區塊鏈系統。

此外,該系統也實時監控全球2300個港口的物聯網數據,追蹤物流軌跡,並鎖定多條灰色路徑,包括密西西比河-巴西聖多斯港、太平洋直達越南海防港等,嚴防進口大豆洗產地。

另一方面,中國海關也同步升級監管制度,推行「雙隨機」抽查機制,由系統分配哪位檢查員檢查哪批貨物,杜絕人為干預。

中國除了收緊對進口大豆的來源管控,也積極與他國建立採購機制。文章提到,除巴西外,中國正與烏克蘭、阿根廷等國建立長期採購機制。

文章說,中歐班列已將烏克蘭至中國的運輸週期壓縮至20天,對玉米、豌豆等品類進口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