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烏克蘭於美東時間 4 月 30 日正式簽署礦產與自然資源合作協議,涵蓋鋁、石墨、石油與天然氣等多項重要戰略資源。美方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指出,這項協議不僅彰顯川普政府對烏克蘭主權與重建的承諾,也明確傳遞訊號給莫斯科:美國對於烏俄停火談判並非只是空話,華府將透過實質投資推動和平進程。
根據公開內容,這份協議明定雙方成立合資企業,美烏股權各佔 50%,但開發初期資金將全數由美國承擔。烏克蘭則以資源與開發權入股,不需現金出資。協議也規定,未來開發所得利潤將依照股權比例分配,其中美方所得將繼續投入烏克蘭的基礎設施與重建項目。
此外,雙方將實施零關稅政策,讓烏克蘭成為全球首個被美方全面關稅豁免的國家。協議內容同時允諾美國將協助烏克蘭加入更多國際經濟組織,並提供長期經濟發展保證,雖非軍事安全承諾,但被外界視為川普政府對烏克蘭最具經濟實效的政治承諾。

烏克蘭官方並未正面評論協議細節,但多名烏國官員私下向媒體透露,協議內容與先前雙方秘密磋商版本無太大出入。從華府近期釋出的多項善意與資源投入來看,外界普遍解讀這是川普政府為未來停火協議鋪路的一環。
分析指出,美國本身資源充沛,對烏克蘭資源本無依賴需求,主動與基輔合作更多反映地緣政治利益與戰後秩序布局。協議也被視為對俄羅斯的戰略反制訊號,特別是在莫斯科近期釋出願意恢復談判的背景下,華府選擇透過經濟手段強化對烏克蘭的承諾。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在協議中強調,未來烏克蘭重建過程中,凡是支持過俄軍的國家或個人,皆不得受益於任何重建專案。此舉被視為對中國、伊朗與北韓等支持俄國陣營國家的明確排除。
儘管協議象徵性強於實質經濟效益,但在當前戰火未熄、戰後重建遙遙無期的情勢下,對烏克蘭而言已是一項政治與經濟雙重利多。而對川普政府而言,此舉無疑也是替自己在選前爭取國際斡旋角色與外交成績的關鍵一步。

烏克蘭礦產開發可以幫助美國近一步突破中國的稀土封鎖。 圖:翻攝自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