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價今年漲二倍,政府放出儲備米,從去年說到現在才上市,無濟於事,米商沒米可賣倒閉不少,不吃進口米的日本人也只好吃台灣米等進口米啦!

以前許多台灣朋友來日本旅遊,返台時都會背兩袋日本米回去吃,但日本米價暴漲到不行,而且今年也預定還會大漲,原本不吃外國米的日本人也只好開始吃進口米,民間業者進口台灣米、美國米等非常積極,今後或許是日本人到台灣旅行帶便宜好吃的台灣米回日本?

日本從去年到今年一個始終如一的話題就是米價不斷暴漲,到今年3月時米價已經是去年同期的2倍了,高級米甚至每袋(5公斤)超過5千日圓了;許多日本人大叫吃不起米飯,許多原本免費加飯的餐廳都停止類似服務,日本政府從去年米荒時就直說到放出儲備米,搞了半年以上,終於4月1日起才開始在市面上出現,結果幾乎沒有明顯的降價效果,只好在2日再繼續放出第二批,第二批的批發價微微降低,但對全盤米價的降低沒有很大的影響!

稍微特價的山形米雪若丸則一個家族限購二袋10公斤。 圖:劉黎兒/攝影

最重要的是擁有日本米價的決定權的新瀉米今秋的收購價格已經會是三倍了,日本米價因為生產量不足以及農水省失策而導致米價一直居高不下,現在各界從增產等各種方向想改善,眼看今年沒有改善的可能!

因為從去年9月起,即使新米上市,但因為從前年開始米不足現象已經出現,去年夏天的米荒,至少缺40萬噸,是依賴10月要出貨的新米加緊提前出貨,因此新米一上市就已經被吃光了!現在當然會再度出現米荒,不知道農水省為何連這麼簡單的概念都闕如!

說來說去就是米的絕對量不足,日本農水省長年因為日本米消費減少,自民黨及農水省一直在推行「潰(破壞)水田」的所謂減反政策來減少稻米供應量,長年下來導致米不足;也就是對於目標額的控制跟實際需要相差很多,米農高齡化,種米辛苦而且農協等收購價不高,生產意願低,加上外國入境觀光客都特別愛吃日本米飯,日本米的消費量增加等!

也因此基本上是日本米生產的絕對量不足,並非有米農囤積居奇等,因為米嚴重不足,相繼出現買不到米或一個家庭限購一袋或二袋的現象,日本政府才決定放出21萬噸的儲備米,但動作非常慢,說了快半年,才終於放到市場上,而且儲備米得標的9成也就是JA(農協),也因此價格還是很難出現自然下降局面!

4月1日起日本各地超市開始推出混有儲備米的自家品牌米上市,但結果每(5公斤)袋頂多便宜200日圓,但儲備米雖然政府保管狀態良好,畢竟是比較老的米,基本上日本家庭不會想買,大多還是外食產業如吉野家等吸收的居多;原本更無法賣到如此高價;出了混有儲備米的自己品牌米之外,其他至今的日本國產米價格無動於衷,儲備米沒有壓抑米價效果,主要是動作太慢了,而且每每有關米價的預測都錯誤,像是認為新米上市米價就會降低等,也讓各界對米價正常化失去信心!

因為米荒,也因此有些農家即使付點違約金也將米直接賣給出好價格的業者,像是去年2月時1俵糙米(日本至今採用幕府時代的米單位,約為60公斤)約為1萬3千至4千日圓,現在每俵願意多出1萬日圓的業者很多,農家如果賣給這些業者1千俵,就等於多了1千萬日圓收入,也因此許多農家今年都不再經過原來的農協或契約業者就把米賣出去了!

許多原本跟政府或零售米商等契約要提供米的業者,因為無法按原本的契約買到米,因此沒米賣給政府或米零售商,不但沒生意可做,還得付違約金,甚至遭政府懲罰停照3個月等,因此倒閉的業者不少!

同樣日本國產米,只要價格稍微偏低一點的小品牌米都一下子被買空。 圖:劉黎兒/攝影

因為日本國產米實在太貴,也因此日本商社開始進口米來,除了台灣米外還有美國米等,今年1月民間進口米的量超過2024年一年368噸,高達523噸了;原本日本進口一公斤米關稅是341日圓,相當高,不過日本有進口美國米的義務,因此在一定額度內是不扣關稅的,加上當下米貴到一公斤近1千日圓,連高關稅都不算什麼了!

原本日本近年搞振興地方的「故鄉納稅制度」,許多日本人都將部分納稅額轉給產好米的地方,但今年許多提供好米來引誘納稅的地方政府都交不出米來,只好改提供非米產品,讓許多人沮喪不已!

以前日本人買袋米回家都嫌重,但現在抱著貴鬆鬆的米回家,宛如回到戰後日本各種物質缺乏的時代,有幾分欣喜呢!面對現在米荒未能解決狀態,日本許多有心的地方政府或農家,開始搞廢耕的梯田或水田信託制度,讓許多都會人假日時來當地參與耕作等農業體驗,然後可以確實收割自己信託部分的米回家,也因此因為米荒,讓日本人重新體驗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僅米飯,其他食物也會多加珍惜而不再大量剩餘、暴殄天物吧!

最受歡迎的新潟越光米在拍賣時才能買到這價格,新潟米今秋的收購價格據說已經漲到三倍,顯然日本米價不可能下跌的。   圖:劉黎兒/攝影

比較受歡迎的秋田小町每袋四千日圓以上,而且還無法附贈點數等小優惠。   圖:劉黎兒/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