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吳明益、顏擇雅楊双子九把刀等,共逾200名台灣文學創作者10日透過網路發表共同聲明,支持罷免不適任的立法委員,直到不適任立委停止摧毀台灣文學。對此,有醫師批評,「那些人急著蹽落去表態」、「難怪只能靠補助賣文章」;有藥師認為「文學界沾上意識 形態」;還有前文建會主委暨作家黃碧端表示,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文化人。而作家九把刀今天(12日)則發出3500字長文力戰網軍,說明有關網傳「拿了很多文化類補助」的抹黑「太過缺乏業界常識」,直接比較各國對保護本國文化的機制,強調針對本土創作者的補助,是政府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方式。

九把刀再指出,影視補助並不全是導演「全拿」,比方特效、音樂各分項,可能以電影名稱向有關單位申請,但如果獲得補助,那是直接給特效製作公司或者是音樂創作人。再以當年拍攝《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向彰化縣政府申請補助為例,表示當時被問到電影能夠幫助地方行銷嗎?「講到臉紅脖子粗,快要無法換氣」,最後在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創下了很瘋狂的票房紀錄,帶來觀光人潮,證實完美地行銷彰化。

九把刀表示,把所有電影補助全加到自己頭上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強調文化部的補助對影視產業極有幫助,製作團隊才能製作更優質的電影和影集,對抗好萊塢電影、各國串流影集、日本動漫、中國戲劇等「文化競爭」。九把刀最後強調,如果以絕對性的市場主義不認同政府對文化產業的補助,那也是一種意見,自己不贊同但也不會去抹黑;請這些批評能夠確實、正當,「不要潑髒水」,直言「任何的補助有爭議或是有擺爛亂拍亂寫亂後製的劣質作品,都應該受公幹並改進」,但應該把資源留給真正有鬥志的影視團隊。

九把刀臉書全文

自從我去填了大罷免的連署書後,網路上就開始說我拿了很多文化類的補助,尤其是電影方面。由於抹黑的資料太過缺乏業界常識,我本來根本不打算理會,只會在去做後期工作時拿這件事跟同業鬧一下,語畢哄堂大笑這樣。

但網軍沒打算停耶,我想想,雖然網軍很故意,但大多數人應該也不懂業內的狀況,也會有一些其實滿好的、抱持著正義感的人被刻意誤導。現在,我就捨棄高大上的論述,看看能否讓大家了解。

各個國家針對本國文化設有保護機制是很常見的,有的限制外國電影每年上映的數量或天數,有的則是用各種補助去獎勵本土創作,更多的是雙管齊下。
而相對於韓國每年規定戲院有一定的天數必須放映本國電影(後來慢慢從164天調整到73天),台灣基本上就是完全市場機制(除了針對中國電影有配額限制),有許多好萊塢電影的世界首映日就是台灣的首映日,台灣有時甚至會早美國一兩天上映,做為觀眾我覺得非常幸福,我也絕對想維持只要想看最新的外國電影就可以買票看到的現狀,不想看到被審查、被閹割、被亂改的怪奇版本。

既然台灣的文化市場極度開放(要對等喔!),觀眾很幸福,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要對等喔!)充滿了台灣電影院,那麼,針對本土創作者的補助,就是我們的政府可以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方式。

一個案子受到了政府補助,過程或結果是否公平(總是哪個大老拿最多、或是誰根本不符合資格),是否給錯了(拍出來好難看),是否拿到補助的案子沒有好好做(不但超難看而且感覺沒看到錢是怎麼被花掉的),絕對是可以拿出來討論的,而且!這就是正義!胡吹亂蓋拿到補助後把電影亂拍一通根本超爛,除了被噴爆,這樣拿補助把片子拍難看的惡記錄,是這個申請單位或這個導演下次自己要去面對各種評審的業障,社會也會有公幹。

然後。

前幾年台灣跟香港的後期很流行去韓國或新加坡做特效,為什麼?因為韓國跟新加坡的政府有提供各種稅務上的減免,去提振他們的特效產業,等於用政府的力量幫他們的私人特效產業招商,久而久之練兵強壯了,他們的特效產業就吹起來了。

然後好幾年了,台港也滿流行去泰國做聲音的後期(好羨慕!我都沒有!),ChapGPT資料顯示,外國製作團隊再泰國拍攝或後期製作,可以享受製作費用15%到20%的現金返還,如果聘請泰國人當主創,也有額外3%的返還。總之!許多國家都在想辦法發展對影視的補助!

最近幾年,台灣政府也開始有了影視的特效補助,這個補助金是特效公司拿著電影的案子去申請,舉例來說,台灣電影特效有史以來最強的電影”月老”,就是特效公司申請到了補助金,然後依照約定的比例跟出品公司麻吉砥加拆分,這是業界通例,所以!所以!所以!請問這個特效補助金跟導演有什麼關係?有關係的話大概就是身為導演的我把電影拍得好看一點,特效補助能申請到的金額可能也就更好看一點吧,但抹黑我的一系列文章裡就是把類似這種補助都算在了導演身上,好像我拍了一部電影,光補助就賺翻真的是天啊超級沒常識的!好嚇人的無知!

同理喔,天空之城是侯老師的音樂公司,侯老師用電影月老去申請流行音樂補助,受到補助的當然是天空之城公司,不是我,只是補助項目上都會出現月老兩個字。

又,行銷補助,我甚至搞不清楚那是發行公司還是出品公司去申請的,豎起耳朵聽一下好嗎,不是每一個出現了月老兩個字的補助案,都是導演在拿,真的不要太沒常識,很可怕,我想業界如果有仇恨我的同行(應該比較少了吧?……吧?)也會很傻眼,到底是有多缺乏業界常識才會這麼亂寫。

還有,就拿大家最知道的長片輔導金來說好了。一個案子一次只能派三個人去面對輔導金評審,這幾年就是導演我,加一個負責按下一頁的同事,再加出品公司代表LU姊,基本上LU姊負責聊發行計畫與行銷,導演我就直接解說電影的企圖心跟回答評審種種千奇百怪的問題,我很愛回答問題啦算是有病的等級(算是我願意好好寫這篇文章的原因),輔導金申請下來後的資金分配就跟導演無關了好嗎好嗎好嗎(導演當然必須好好把作品完成,但那是職位責任)

輔導金制度行之有年從遠古時期就存在,我一直很感激,輔導金大大幫助了台灣電影的發展,更是許多新導演誕生的關鍵。

跟我最有關的針對導演的補助,就是以月老得到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之後,得到了規定只能用在下一部片拍攝資金的獎助金(不是直接ATM給我好嗎,而且也是跟出品公司平分好嗎),所以我們就直接申請用在來世英雄再見的史詩功夫上面啦!就是一直用在電影上啊啊啊啊啊!

喔喔喔說到這裡,我突然想起遠古時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剛剛拍完,我去彰化縣政府申請地方補助,當天有超級多組人馬去申請,但獎金全部加起來只有200萬。

還記得彰化評審裡有滿多臉孔都是地方鄉紳的感覺(有錯請指正),問的問題也集中在我的電影能夠幫助地方行銷哪些景點或名產,強烈表達了希望我的電影能肩負起行銷彰化的重責大任,有一個評審還很困惑我為什麼要拍八卦山殭屍跳那不會反行銷嗎?

因為我電影已經拍完了,我也無法(也不想)針對評審的建議去做影片的更動(補拍彰化名產?),我有一種我真的不知道各位在供三小的感覺,於是我開始用力劃重點,說我電影拍完了,初剪出來了我確定非常好看,我很愛彰化所以電影大部分都在彰化原地拍攝,也拍了我很愛吃的肉圓,拍了我熱愛的學校與中華陸橋,拍了當年的鄉野奇談殭屍夜跳八卦山,強調鬼故事也是彰化的鄉愁,這些都是真正的在地元素,電影只要真誠地創作,就能夠與被攝的一切產生聯繫,並不需要抱持著電影要行銷彰化的想法去拍,反之,即使滿滿的彰化元素電影卻不好看,那就完全感動不了任何人,行銷等於零。

面對對電影其實並不熟、但是對行銷彰化卻有滿滿使命感的評審們,我記得我講到臉紅脖子粗,快要無法換氣的氣噗噗。

最後,總算平靜下來的我去彰化縣政府旁邊的停車場拿車時,經紀人翻白眼教訓我,說我剛剛那樣說也未免太臭屁了,補助最後應該沒有我的份。老實時我真的滿後悔的,一時嘴秋一時爽,但真正的目的沒有達到。

結果呢?

幾天過後,彰化在地影視補助案公布,兩百萬,竟通通給了那些年!

我很高興,也很感激,原來當時在我眼中不懂拍電影的評審們,一定有感受到我愛彰化的心意,跟我畫押電影超級好看的意志力,把補助押在那些年身上。

後來,那些年在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都創下了很瘋狂的票房紀錄,尤其對香港的觀眾來說,台灣第一大城市雖是台北,但第二知名的城市肯定就是彰化了。不是每年,是每個週末,都有超爆量的香港觀眾到彰化到此一遊,每個假日,精誠中學的走廊都會有很多遊客在那邊學沈佳宜半蹲拍照,我自己就遇到好幾次,這幾年精誠中學的制服絕對賣超過建中加北一女好幾十倍,平溪放天燈也就不用說了(那個很對不起!)。

那些年比完美更完美地行銷了我愛的彰化,我覺得很強喔!

雖然說了很多電影補助加一加全算在我一個人的頭上超沒水準超荒謬之外,我更要說,其實近年來文化部的補助一直對影視產業極有幫助,台灣的特效越做越好,電影的格局也越來越大,未來如果有任何的補助我都會非常認真配合申請,相應的,我跟我的夥伴也會很認真創造電影與影集,大家也可以持續檢驗我們的進步。

不管是針對台灣的票房市場還是瞄準海外的雄心,若沒有補助,或是補助少少,我們就拍資金需求少一點的作品,精緻謹慎。如果政府認同文化產業願意做我們的後盾,我們就敢豪氣拼搏拍資金需求大的電影,就像功夫。

功夫,難以置信的好看,看完直接瘋掉那種,絕對是台灣近二十年來最強大的奇幻動作片,格局驚人,特效超越月老十倍,非常感謝所有得到幫助的一切!

最後的最後,作為導演,我能說的關於補助就是以上,滿白話滿容易吸收的吧,而作為作家,我應該是一毛錢都沒申請也沒得到過補助(有的話請提醒我我真的想不起來),BUT!

人生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這個BUT!

BUT!不代表沒有拿補助才有資格宣揚自己的立場,相反,我很認同,許多作家正因為文化補助延續了創作生命,畢竟優秀有很多種,不是每一種優秀都會反應在版稅或票房上,我認為純文學、藝術電影的優秀也很重要,值得補助,只要那種優秀是通過公評公正的評審機制得到共識,能被檢驗。

一個國家的強大有許多面相,照顧經濟的同時,在對面各種好玩好看好有趣的文化競爭(好萊塢電影、各國串流影集、日本動漫、中國戲劇等等),尤其是那些文化強勢輸出國對自己的文化產業的補助只有更多更豐富的情況下,我們的政府對於本土作品的培育與激發,厚植土壤,讓新人出頭,也令強者擁有翅膀,是非常需要有視野的作為,與政策的長期延續性。

再再再再強調,如果你不認同文化產業的補助,是那種絕對性的市場主義,那也是一種意見,我不認同但也不會想抹黑你,就跟你討論,反之也請這些批評能夠確實正當一點,不要潑髒水,任何的補助有爭議或是有擺爛亂拍亂寫亂後製的劣質作品,都應該受公幹並改進(真的!把資源留給真正有鬥志的影視團隊吧!),先這樣啦!

#應該同俗易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