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開始至今已持續近三年,雙方仍在前線戰場進行激烈的交戰,短時間內恐怕無法進行停火談判。有中國軍事專家指出,目前俄烏戰場局勢逐漸升溫,相互的報復與反擊行動都在不到 24 小時內執行,許多週邊國家也逐漸提高警惕,避免戰爭外溢後造成更大規模的衝突。

《騰訊網》軍事專欄作者「兵器評論」發布文章表示,烏軍近期針對俄羅斯本土發動了一起大規模的夜間襲擊行動,距離俄烏邊境縱深 200 至 1,100 公里範圍內的軍事設施、儲油槽、煉油廠、化工廠或彈藥倉庫等地點先後遭到烏軍打擊,烏克蘭總參謀部更將此次行動稱為「對俄羅斯最大規模的打擊行動」。

俄羅斯南部羅斯托夫州(Rostov)的一處煉油廠被烏軍攻擊發生大火。(資料照) 圖:翻攝自 NOELreports X

「兵器評論」分析認為,烏克蘭計畫透過這些襲擊行動,向俄羅斯發送信號,稱烏軍正在不斷加強對俄軍的攻擊能力,並試圖在戰場上爭取有利於談判的籌碼。「兵器評論」也進一步指出,受到烏克蘭大規模襲擊的影響,俄羅斯境內多地發生網路中斷事件,大量民眾使用網路的權益受到影響,俄羅斯境內部分地區的金融、導航或其他網路服務甚至直到現在仍無法正常使用。

「兵器評論」補充表示,在烏克蘭發起大規模襲擊後不到 24 小時,俄羅斯就對烏克蘭展開了猛烈的報復,派遣大量戰略轟炸機、戰鬥機與自殺無人機,對烏克蘭境內的能源基礎設施進行全面轟炸。然而,烏克蘭憑藉著北約國家提供的防空武器,輕鬆化解了俄軍大部分的攻勢。「兵器評論」分析認為,烏克蘭計畫透過各式各樣的襲擊,向外界展示其士兵「不屈的戰鬥意志」,俄羅斯方面則可能計畫透過各種報復行動,向全世界展示該國的強大武力。

俄國圖式戰略轟炸機。 圖:翻攝自沉浮歐羅巴

「兵器評論」稱,隨著俄烏局勢逐漸升級,許多國家紛紛公開表示擔憂,部分北約成員國或歐盟成員國也在持續對烏克蘭提供援助的同時,對衝突形勢大規模外溢抱持著高度警戒的態度,俄烏雙方何時能放下武器走向談判,也成為世界各地民眾關注的焦點。但「兵器評論」表示,一旦戰爭結束,烏克蘭就失去加入北約的機會,西方國家在這三年間持續援助的帳單也將前仆後繼地抵達基輔,「烏克蘭可能已經處於騎虎難下的狀態之中了」。

有網友補充表示,川普在就任美國總統前,曾發下豪言「將在 24 小時內結束俄烏衝突」,但現在卻已經改成「半年內結束衝突」,認為川普的舉動已經充分的說明了俄烏戰爭的複雜性,「戰爭結果不是任何國家的強人能『一錘定音』的」。該名網友強調,在俄烏雙方取得停火談判的機會前,川普政府恐怕只能延續拜登政府「援助烏克蘭、制裁俄羅斯」的政策。

面對不斷升溫的衝突局勢,許多週邊國家開始提高警惕,避免戰爭外溢造成更大規模的衝突。圖為在頓巴斯地區作戰的俄軍。   圖:翻攝自 兵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