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的新創企業(startup)數量「急劇減少」!
在中國,黃金的消費量正在減少,而富有人的數量也在減少。
中國以海外需求為目標的汽車工業也陷入了低迷,更嚴重的是因為內需的大幅下降,這不僅影響中間階層,也給予精英階層帶來很大的打擊。
其中,新創公司的減少尤其嚴重。
2018年,中國約有51,000家新創企業成立,但去年這一個數字下降至1,200家左右,預計今年這一個數字將會進一步減少。不用說,習近平政府之下所實施的政治壓制和經濟壓制是主要因素(BUSINESS INSIDER[商業內幕],9 月 27 日之報導)。
金融業曾經是明星產業,對於金融業來說,現在已經變成了過去。對政府的強化監管感覺到幻滅的銀行家們就轉進到金融以外的領域,這已成為常見的現象(路透社10 月 16 日之報導)。
二、習近平是個“經濟陷阱”
雖然這不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的事件”,但中國因為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正在快速增加當中。第三季的天災所造成的直接損失高達2,300億元人民幣,是上半年的兩倍以上。這不禁讓人想到,多年的來的亂開發可能正為此而付出代價。
由於諸多不利條件綜合發揮作用,資金就從中國外流出去,而其規模是不斷的擴大。
美國《華爾街日報》在10月23日報道說:,“儘管實施嚴格的資本管制,但截至6月底的一年當中,仍有2540億美元的資金非法流向海外。”
中國政府近期也開始一個接一個地在推出政策。
路透社10月29日的報道說:“中國政府正在考慮在未來幾年增發超過10兆元人民幣的政府債券(國債)來支援經濟。”政府計劃將6兆元用在處理地方政府的帳外債務(筆者註:指沒有記載在借貸對照表的債務)上面,剩餘的4兆元用於購買尚未售出的房地產。雖然這個規模超過2008年雷曼衝擊時的4兆元,但我們不得不說,這在提高內需的效果上,是極為有限的。
鑑於許多人生活在貧困中的現實當中,就有聲音呼籲說:「採取經濟刺激措施等,以改善3億國內農民工的基本醫療服務」(路透社10月30日之報導),但一般認為這種政策要實現的可能性很低。
這是因為忠於傳統法家之教義(以嚴刑峻罰為核心的統治)的習近平展開了其一貫的主張:「中國絕對不能陷入福利主義的陷阱」。
三、政治不穩的風險日益增加
10月31日,世界各地都在舉行萬聖節活動,但在中國,卻在全國實施「嚴禁扮裝」。據說,此舉的目的是要避免重演2022年11月所發生的「白紙革命」(這是一連串批判清零政策的抗議活動)。
但是,有一些專家開始認為:中國各地頻繁發生的無差別殺傷事件可能是民眾暴動的前兆,而且中國政府最得意洋洋的封鎖壓制政策也有其限制。
只要習近平的領導階層仍將《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等的自家人放在首位,並且對於弱者的救濟仍然很冷淡的話,那麼中國政治不穩的風險就只會增加。
四、小結
近日劉德華在台灣開演唱會,唱了一曲《中國人》。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新潮流的中國政策被共產黨將了一軍。其實在早期,新潮流在中國開放時,曾派人去跟中國當局講說:即使民進黨執政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這次,海基會送福州兩隻梅花鹿、讓劉德華來台開演唱會,這是對中國釋出善意,但是所得到的結果就是透過劉德華所產生的統戰效果。
國民黨為了要錢,所以不惜喪失黨魂成為共產黨的打手來擾亂台灣,而民進黨的新潮流卻變成以前的國民黨,處處被騙。新潮流或許想藉與中國的對話,讓台灣人民認為其有能力與對方協商,但現在來看,足見新潮流的作法相當不成熟。新潮流應該認清事實改變中國政策與策略了。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現任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