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役上校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 Macgregor)17 日警告,美軍現有導彈庫存僅能支撐 8 天的高強度戰事,引發外界對全球軍力最強國之一出現戰備警訊的高度關注。儘管美國是全球軍費支出最高的國家,但其軍備儲備卻面臨捉襟見肘的窘境,暴露出整個美軍體系潛藏的結構性問題。

美國《動力》網站(The Drive)《戰區》頻道指出,儘管外界並不清楚五角大廈清點彈藥庫存的確切結果,但美軍為此不惜叫停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讓外界猜測美軍武器庫中的砲彈、防空導彈和精確制導彈藥的總數正在急劇下降。報導指出,最近幾年美國先後卷入俄烏衝突、新一輪巴以衝突、與葉門胡塞武裝的長時間攻防以及以伊衝突等,導致美軍彈藥庫存「告急」。

延燒焦點:謝步智觀點》川普「乾坤大挪移」能湊17套愛國者? 給這「最強非核武器」才是真挺烏

從俄烏戰爭、以哈衝突到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美國長期處於多線作戰狀態。據統計,美國對烏克蘭的軍援總額已超過 400 億美元,其中大量為導彈與彈藥。加上對以色列的長期軍事支援,用以應對加薩、伊朗及敘利亞等局勢,使得美方軍火庫消耗加劇,呈現「拆東牆補西牆」的惡性循環。

美軍B-2隱形轟炸機與GBU-57巨型鑽地彈。 圖 : 翻攝自包明說

中國軍事作者《海風看世界》分析,除了戰事壓力,美國自身的軍工體系也面臨結構性問題。冷戰結束後,許多軍火生產線關閉,產能嚴重萎縮。儘管川普政府試圖重振國防產業,但並未根本解決產能不足問題。更令憂慮的是,美國關鍵國防供應鏈對中國有高度依賴。據統計,美國九大關鍵軍事項目中,有超過 9% 的主供應商來自中國,而武器系統中近 8 成的關鍵零組件仰賴中國出口的稀土材料,嚴重限制美方擴產能力。

美國對俄烏戰爭的預估也成為導致庫存下滑的重要因素。當初美方原認為北約支援將迅速拖垮俄羅斯,但戰爭迄今已逾三年,俄方仍具相當戰力。據美國《華盛頓郵報》2 日報導, 自 2022 年 2 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價值超過670億美元的武器和安全援助,包括 5 億多枚子彈和榴彈、31 輛 M1A1 主戰坦克、300 萬枚 155 毫米砲彈、 5000 輛悍馬、數十套防空系統等。

自 2022 年 2 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價值超過670億美元的武器和安全援助。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包明說」

與此同時,美軍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彈藥庫存卻持續下降,補充難度極高。《華盛頓郵報》稱,當伊朗 6 月 23 日向位於卡塔爾的烏代德空軍基地發動報復性導彈襲擊時,美軍發射數十枚「愛國者」導彈進行攔截,報導指出,「這種導彈需求量很大,美國只有有限的供應」。

《海風看世界》指出,雖然美國仍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核武庫,估計約有 5428 枚核彈頭,維持其戰略威懾力。但在常規軍備捉襟見肘的當下,可能讓其他強權趁機擴大行動。俄羅斯可能趁機加大對烏克蘭攻勢,而中國則可能在台海或南海議題上取得更多主動權。

《海風看世界》分析,面對導彈儲備不足的警訊,華府勢必將加快軍工產能擴建、強化供應鏈在地化,並重新評估全球兵力部署。但此類策略需時甚久,短期內難以緩解戰備空窗,導致美軍實力出現「虛弱期」的隱憂。

美國退役上校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 Macgregor)17 日警告,美軍現有導彈庫存僅能支撐八天的高強度戰事。   圖:翻攝自 海風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