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Antonio Costa)明(23)日將東京會見日本首相石破茂,後(24)日則在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強。《彭博社》報導指出,此行同樣是峰會,歐盟對與東京加強國防和貿易合作寄予厚望,而對與北京進行會談的希望卻不大,形成鮮明對比。
據會前向彭博記者介紹情況的歐洲官員透露,歐盟計劃在日本簽署國防工業合作和經濟安全協議。不過,這些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北京峰會預計不會發表聯合聲明。
精選報導:石破茂領導選舉3連敗 矢板明夫:對中國態度過於軟弱流失保守選票
一位官員表示,歐洲代表團預計此次中方會談不會達成任何實質協議,其目標僅進行「實質、開放、直接、良好和建設性的對話」。這位官員表示,歐洲希望明確表明,其希望北京採取哪些措施來修復不可持續的經濟關係,並實現關係再平衡。
現任教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前中國外交官崔洪建指出,「高峰會前,中歐關係的氣氛變得微妙。 一些有利條件,例如川普的關稅,可能會拉近雙方關係,但其他不利條件,例如雙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分歧,則阻礙了中歐關係的改善。」
一位官員表示,歐盟與中國可能達成氣候變遷合作協議,但仍不確定。自疫情爆發以來,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惡化,歐洲對北京的貿易行為及其對莫斯科的支持表示不滿。
報導指出,對歐而言,中俄企業不顧歐洲的制裁,合作支持莫斯科的軍事工業,尤其成為爭議焦點。歐盟上週五(18日)對兩家中國銀行和五家中國公司實施制裁,這是其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最新舉措之一。此舉象徵歐盟首次對中資銀行實施制裁,並引發北京的抗議,揚言將採取相應措施,維護和保護本國企業。
上週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商品貿易順差創下六個月新高,凸顯了歐洲貿易的挫敗感。中國出口快速成長,進口萎縮,導致截至六月份的順差接近 1,43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儘管在假期前出貨回升前,上半年的貿易通常較為緩慢。
今年四月,北京決定對稀土磁鐵及相關產品實施出口管制,嚴重衝擊歐洲汽車公司和其他產業,導致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
儘管上個月這些出貨量有所反彈,但這能否讓歐洲人滿意仍不清楚,他們曾在峰會前要求中國解決這個問題。馮德萊恩先前曾在上個月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會議上指責中國將磁鐵供應鏈「武器化」。
相較之下,此次日本之行將宣布一系列舉措,以鞏固歐洲官員所稱的「我們在印太地區最親密的戰略夥伴」。他們表示,這些措施將涵蓋國防安全、產業政策、外國干涉和操縱、商業競爭力,以及歐盟與 CPTPP 成員國之間的合作
歐盟與日本上個月也舉行了首次「安全與防衛對話」。一位官員指出,歐盟和日本將共同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手段改變台海現狀的企圖。此言針對的是想併吞台灣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