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今(22)日表示,對於台灣問題,從當前各種客觀態勢來看,盡管中國大陸一直把和平統一視作優先選項,但作為一個觀察者,認為「非和平統一」的現實可能性更大。提出了兩點關鍵:軍力準備和經濟準備。但也指出中國真的要武統台灣,還差經濟戰略自主、國際社會理解兩個條件。

金燦榮指出這次「聯合利劍-2024A」演習有個特點——冷啟動,即沒事先宣布,一宣布,部隊已經到附近了。此外,這次軍演覆蓋範圍更廣、距離台島更近、兵力規模更大、實戰意味更濃。現實來看,東部戰區現在拿出來的這些手段,已經夠用了。

當然,如果真動手,解放軍可能希望處理得更漂亮點,而要想動手後打得漂亮,也都要提前往最壞處做準備,即假設美國及其盟友會全力以赴介入。

此外,軍迷們應該都知道,在戰爭中,由海向陸的登陸戰是最難打的,而台灣本身的防禦體系是很好的,因為兩蔣時期一直在完善,之後也沒有停止,再加上美國的盡力幫忙,因此也有軍事專家認為台灣的防禦體系甚至是超過以色列的。

經濟方面,中國現在的經濟存在一個大問題,就是缺乏經濟戰略自主性。

中國經濟的體量,若根據 2011 年的不變匯率計算,中國的 GDP 達到美國的 79%;若按當下的匯率,中國的 GDP 是美國的 65%;若看購買力平價,是美國的 120% 至 160%,浮動不等,但總體是超過美國的。可以說,中國經濟的體量是很大的。

但是,中國的經濟也挺脆弱的。糧食需要進口,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去年進口糧食 1.69 億噸;石油方面,中國的對外依賴度是 73%;天然氣方面,對外依存度是 42%;另外,也缺很多礦物質。

另外,對於「一個中國」原則的國際理解、支持,是兩岸非和平統一的重要環節,需要進一步落實。直言台灣問題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特殊難題」,指目前美國和部份台灣人士正在把問題激化,重點是要讓國際理解,激化的主因不在中國。

最後他強調,但是優先選項還是和平統一,然而現實是和平統一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因此我們有必要提前做好非和平統一的準備,其中既包括軍事、經濟,也包括國內政治及國際理解,這些都需要認真地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