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18日頒發2023年社會關懷獎學金,鼓勵大學部及研究所學生,透過實際行動促進人權、關懷弱勢、社區服務、鞏固民主,或維護台灣國家主權,以關懷台灣社會。民主實踐獎得獎者之一的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學生楊佩儒表示,即使現在已經脫離威權時代,但台灣轉型正義之路依舊漫漫,許多社會議題仍處於紛爭、尚未解決,她希望,大家可以繼續不畏艱難地、以各自的方式、在各自的領域上一起努力。

回顧自身關心社會議題的歷程,楊佩儒認為,可能是從2014年的三一八學運開始,又或者應該追溯到更早之前,2012年多元成家立法草案的爭議。她坦言,自己從小在乎的事情就和身邊的同儕很不一樣,直到高中就讀人社班時,適逢三一八學運,班上開始有同學會聚在一起討論,受到那時班級氛圍的影響,使得她開始對於國族認同議題,以及既有的臺灣歷史認知產生衝擊、困惑,並渴望對臺灣這塊土地有更多了解。

「我在每個階段投身於不同的議題,不僅是回應自己當時的關切,也是在試圖以多種方式與「臺灣」拉近距離」,楊佩儒表示,從三一八學運開始,她的成長歷程從最初的困惑到對社會議題的旁觀,再到親身參與,這一路的轉變反映了自己的學思軌跡。

她說明,無論是在大學時期致力於偏鄉教育和性別平權意識普及,抑或是後來陸續參與共生音樂節、人權辦桌及陳文成基金會的工作坊、講座、導覽等活動籌辦,乃至於她決定就讀政大臺史所,都是在回應當時的困惑不解,從而也更加堅定自身對於臺灣社會的關懷,希望找尋到自身能為臺灣奉獻的立足點。

楊佩儒指出,雖然有幸獲得「民主實踐獎」,但她始終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因此,這個獎項不僅是一份肯定,更是對她未來繼續努力的激勵,她將持續投身於臺灣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倡議中,並期望能夠鼓勵更多人加入。

她提及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呂昱曾對自己說過的話,「在威權時代底下,台灣人就像是一顆顆微小的燭光,一吹就可能熄滅,但如果每個人都能點起一點螢火之光,我們就可以照亮整個台灣,讓民主與自由的薪火得以延續下去」。楊佩儒表示,有這麼多人齊聚一堂,願意在彼此關懷的議題上成為那顆燭光,她相信終有一天一定可以共同照亮臺灣的未來。

楊佩儒也感慨,即使現在已經脫離威權時代,但台灣轉型正義之路依舊漫漫,許多社會議題仍處於紛爭、尚未解決,她希望,大家可以繼續不畏艱難地、以各自的方式、在各自的領域上一起努力。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18日頒發2023年社會關懷獎學金,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學生楊佩儒榮獲民主實踐獎。   圖:取自楊佩儒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