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在藍白兩黨主導下火速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案,新增小年夜、孔子誕辰(教師節)、行憲紀念日、光復節及勞動節為國定假日。表面上是為了勞工謀福利,但從程序、時機與假期選擇等角度檢視,根本就是一場精算政治紅利的操作,不但傷害程序正義,也完全漠視當前公民訴求與整體社會氛圍的倉促修法,預料將無法拆除大罷免風暴的引信,更讓人民看破滯留於前現代政治思維的國民黨,勢將加速其走向歷史灰燼的進程。

        首先,倉促通過程序引發重大爭議。藍白憑藉國會席次優勢,未經充分審議與社會討論便逕行三讀,立法過程幾近「突襲」。對於企業經營、產業發展、勞資結構與公共部門的節奏調整全然未有系統性的評估與討論,試問這樣的立法品質不就是公民團體發起大罷免的原因嗎?藍白兩黨不思修正,卻再度展現其漠視程序正義的離譜立法行徑。

        其次,修法時機極度敏感。近期國民黨立委遭遇公民發動大罷免行動,社會對其親中不反共傾向與立法暴衝行為反彈強烈。在此政治壓力下,藍營不只主張散財發錢,還巧立名目給假的手法轉移焦點,試圖用短期利多討好政策安撫民意。此舉與其說是替勞工爭權,不如說是企圖以「政策買票」化解罷免危機,形式近乎變相賄選。

        更值得警惕的是,假期內容充滿大中國意識形態的選擇偏向。此次新增的行憲紀念日、光復節、孔子誕辰,哪一個不是與中國國民黨黨國歷史觀高度契合的象徵性紀念日?反觀代表突破威權統治的3月23日「總統直選紀念日」、彰顯轉型正義價值的5月19日「白色恐怖記憶日」以及象徵多元平權價值的5月24日「婚姻平權紀念日」等,更具本土史觀與人權價值的假期,都未被同步納入討論與立法。國定假日本應是全體國民共同記憶的象徵,而非政黨操作意識形態的工具。

        最後,新增假期未有充分配套,恐對勞工與經濟雙輸。不僅企業經營成本遽升、產能調配困難,可能導致更多責任制、變形工時、假期被迫調移,真正有利於勞工的結構性改革如工時減量、職場安全、加班制度改善等,卻未見推進。多放幾天假,恐將無法彌補勞動制度長期失衡。

        立法給假或主張發錢,或許能爭取一時的掌聲,卻無法遮蔽人民對於國會暴衝、反民主不反共傾向的根本不滿。當社會要求的是捍衛民主、維護台灣主權與反滲透的立場,藍白卻選擇用民粹式利誘策略來應對,顯然國民黨無意回應公民社會的強烈不滿,卻透過略施小惠的手法,企圖平息民怨穩住頹勢。這種做法不但是開錯藥方,更是對台灣人民智慧的深度侮辱。一個無法提出具前瞻性、民主性與社會整合力政策,只想靠給錢與放假來苟延殘喘的政黨,勢將遭遇公民社會更大規模的價值清算。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