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兩女位對台灣護理的貢獻不能磨滅!正如聖經所言:「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的燈火,他不吹滅。他要給人類帶來持久的正義。」                          

5月是個充滿感恩的月份,除了慶祝「母親節」來彰顯及感謝母愛的偉大之外,在5月更有令人敬佩與感念的「護師節」,特別今天是國際護理師節。在民眾的印象中,護士身著白色的衣服以及戴著白色的帽子,這套護士服代表著「侍奉人群的象徵」,全世界的護士許久以來都是以此制服為選擇,白色的護士服給人理性、信賴、清潔、公平、博愛及優美的感受,護士也恰如慈母般照顧著生病的人。

  1912年,國際護理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為了紀念南丁格爾的成就,倡議各國醫院與護士學校在每年的5月12日「南丁格爾誕辰日」舉辦紀念活動,並將5月12日訂為「國際護士節,用以緬懷與紀念這位偉大的白衣天使。

  台灣醫界兩女位英雄,醫護天使: 陳翠玉(1917~1988)、鍾信心(1923.4.12~2023.1.8);對台灣近代護理有莫大的貢獻。兩位均是長老教會信徒,後者是牧師之女。因筆者在(2001~2004)在高雄新興教會有牧會遇到鍾信心執事,因此會著重在她身上。

良好的信仰傳承,使得鍾信心從小就在基督的愛中成長,這也造就出她疼惜弱勢、悲天憫人的性格,對她日後獻身於護理工作,產生正面的影響。

與護理的相遇,是跟一場大病有關。鍾信心在九歲那年染上白喉,竟差點奪走她和弟弟啟悟的性命!

  鍾信心和弟弟在馬偕醫院住了快一個月,她回憶說:「那是我第一次對護士有較深的接觸和認識。」深刻感受到護士們體貼的關懷和親切的照顧,鍾信心對「白衣天使」留下絕佳的印象。
不過,下定決心走上護理之路,卻是深受其五姊的影響。「五姊盡心是我的偶像,很會念書;因為她的影響,使我立志走上護理之路。」

在五姊盡心的鼓勵下,就在17歲那年,鍾信心進入聖路加護校參加入學面試。主考官問她:「為何想念護理?」她用堅定的語氣說:「我要完成我的夢想!」從此踏上護理之路,毫不後悔。鍾信心回想當年以護理為「第一志願」的動機,至今仍毫不猶豫地說:「這是上帝的呼召!」

1953年,鍾信心擔任台南護校首任校長。鍾信心擔任台南護校校長6年,直到發生了「水泥事件」被誣告為貪污,她才辭去校長職務轉到台大護校教書。雖然在一審時就判無罪,但她卻因這次的無妄之災而感到心灰意冷,並辭去校長之職。1964年,鍾信心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獎學金前往美國密蘇里州華盛頓大學護理研究所進修。當時台灣很缺乏精神科護理的專業人才,因為社會上仍有許多對精神病患的偏見和誤解,以排斥、隔離的方式和精神病患「劃清界線」。鍾信心深深覺得,身為基督徒護理人員,就應效法耶穌關懷弱勢的精神,去服事病人。
 真信心克勝胃癌大試煉。「怎麼可能是我?!」會檢查出胃癌,是鍾信心始料未及的。在沙國服務6年返台休假時,做健康檢查時發現胃裡有惡性腫瘤。但剛檢查完時醫生並沒有馬上告知,銷假回去沙國時,才接到電話,讓她相當震驚,也不敢相信,那年她63歲。
在醫生的建議下,鍾信心回到台灣接受治療,結束了六年的沙國之旅。她的胃被切除三分之二,憑著「信心」與勇氣,她克服病魔。如今她高齡80歲,每天仍是騎著腳踏車到高雄醫學院上班,到公園運動,體力還比許多年輕人充沛。
  在前高雄醫學院謝獻臣的邀請下,鍾信心又再度整理行裝,離開熟悉的台北,前往高雄擔任高醫護理系主任。直到70歲退休時,鍾信心投入教學與系務發展工作,提升了南台灣的護理水準。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是鍾信心人生的信念。走過戰爭,曾被誣告,罹患重病經歷生死交關,照顧過數不清的病患,鍾信心深深相信上帝疼惜眾人,她堅定地說:「上帝留我的生命到現在,必定有祂的美意,我要更努力服務,見證上帝的慈愛!80歲獲高醫頒發名譽博士,同年也獲頒「醫療奉獻獎」。

2021年在護理界服務近80年的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鍾信心副教授,獲得第一屆台護理典範獎得主,於八月16日接受總統蔡英文接見,肯定她對國家及社會有非常大的貢獻,並頒發「台灣護理典範獎」獎狀及獎章予鍾信心副教,也期勉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讓護理界成為守護臺灣重要的力量。

陳翠玉與鍾信心都有認識跟見過面。是前後期貢獻於台灣及影響台灣護理界的前輩,有需要再對她們人生與生命有充分的了解。難能可貴的今年一月有出版「藏不住的光──護理之母陳翠玉的故事繪本」,盼望將來也能夠出版「鍾信心的故事繪本」

 「護理是我的生命,這是上帝的召喚」鍾信心曾提到,因為她有基督教信仰,所以使她有永生的盼望,也令她在世界上具有使命感。她要力行神所交付的使命,力行她的諾言,為自己的生命畫下美好的終結,實現自我實現真諦。

文/貝洛雅人,台灣長老教會退休牧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