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歐亞的外交熱線,在戰火未歇的克什米爾高空響起。法國外交部長讓-諾埃爾·巴羅特(Jean-Noël Barrot)12 日緊急致電巴基斯坦外長伊沙克·達爾(Ishaq Dar),表面上是「致哀」,實際上更像是一場外交止血手術。原因無他——法國引以為傲的「印太王牌」陣風戰機,傳出在與印度空軍聯合行動中,遭巴方擊落。
消息一出,震撼軍火圈。巴黎坐立難安,不是因為戰機被擊落一次,而是這次的「對手」,來自中國製的殲-10CE。
在這通外交熱線中,達爾強調,巴方的空中行動純屬自衛,是針對印度越界行為的正當反應。法國則表示哀悼無辜生命,並呼籲「雙方克制」,建議透過多邊機制避免情勢惡化。不過,巴羅特這通電話的重點不是和平,而是焦慮。因為被擊落的不只是一架戰機,更可能是法國軍火出口的信譽與未來訂單。

根據《觀局有語》報導,根據 2023 年數據,法國軍火出口佔 GDP 比重高達 1.8% ,其中印度一國就占了出口總額的 42% 。單單陣風戰機就為達索公司帶來超過 400 億歐元收益,可說是巴黎軍工體系的金雞母。
但如今,這塊金字招牌竟被中製導彈撕裂。《費加洛報》罕見發文指出,這起事件恐讓「每架陣風的保質期縮短」,也引發潛在買家的疑慮。像是卡塔爾原訂談購 80 架,埃及也有意入手 30 架,如今恐怕得重新評估。
更讓法國頭痛的是,這次擊落事件意外成了中國殲-10CE 的「行銷大會」。據中東軍購圈傳出,在消息曝光後短短 48 小時內,殲-10CE 的國際詢價量暴增 55% ,阿聯酋與沙烏地阿拉伯更表現出濃厚興趣——而這兩國過去可是陣風戰機在中東的重要客戶。

這一來一往,不僅是戰場上的一次交鋒,更是市場信心的流失。面對中國戰機的「實戰展示」,法國再多的軍火展宣傳,也難以一擊致勝。
消息人士指出,巴羅特此刻打這通電話,背後還有更大的擔憂:萬一殲-10CE 再擊落第二架陣風,那麼事件就不再是偶發,而是戰術層級的壓制,足以撼動整個法國軍工出口體系。
巴黎清楚知道,印度飛行員的技術恐難阻下一次羞辱。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讓巴基斯坦「冷靜」,給陣風多一點喘息空間。
軍火的盡頭,是政治。如今,一架被擊落的陣風牽動的不只是法國的外交顏面,而是數百億歐元的合約、未來幾年的中東訂單,甚至是法國在「後美國西太秩序」中的地位。
在殲-10CE 聲勢看漲、軍貿競爭白熱化的時代,巴黎已無法再以優雅姿態旁觀戰局,而必須低姿態地穿梭於外交桌與熱線中,只為保住那一點點「高空優勢」。

夜間攝影機拍攝到的印巴衝突空襲瞬間。 圖:翻攝自騰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