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師的大象》書籍在暢銷之外,故事深受劇場及影視領域從業者青睞,分別改編成同名舞台音樂劇與動畫電影。小說從陰鬱裡感動讀者的心,音樂劇由歌聲中觸動看官的淚水,動畫在柔幻色彩下撼動觀眾的目光,不同平台載體,各自展現對應時空的魅力,讓接觸者感受到最誠摯的人本情懷。
在一個遙遠的美麗國度裡,人民都是善良的,處處充滿著和諧與魔幻力量,在那裡,你只要相信,任何奇蹟都會發生。好景不常,戰爭降臨,烏雲及恐懼緊緊包覆住這個國度,一切美好就此嘎然停止。炮火摧殘下,人民失去家園,孩子沒了家人,槍林彈雨中有個男孩被一位老兵收養,直到戰事結束,國度依然密布著揮之不去的陰霾,所有幸福,已不復過往。
小男孩長大了,無意間,他在半真實與半虛幻中遇到一名命相師,命相師告訴他,他的妹妹還活著,要找到妹妹,惟有大象。但,國度裡,沒有大象……。
這是獲得無數國際童書獎項的美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凱特•狄卡密歐(Kate DiCamillo)於2009年付梓出版的一部奇幻小說,書名為《魔術師的大象》(The Magician's Elephant),書本在暢銷之外,故事也深受劇場及影視領域從業者青睞,分別改編成同名舞台音樂劇與動畫電影。因受制大環境風險影響,兩類作品籌製過程,一如故事主角尋找妹妹般歷經周折,最終,音樂劇由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取得製作,2021年底先於英格蘭莎士比亞劇院盛大公演;動畫片則輾轉由最後投資者網飛(Netflix)在一年半後,在線上映。
小說從陰鬱裡感動讀者的心,音樂劇由歌聲中觸動看官的淚水,動畫在柔幻色彩下撼動觀眾的目光,不同平台載體,各自展現對應時空的魅力,讓接觸者感受到最誠摯的人本情懷。尤其動畫改編,在拋開受限舞台框架的寬闊空間裡,賦予實體難以達到的絢爛場面,又抽離掉原著沉壓讀者那分無遠弗屆的陰晦氣氛,營造出節奏簡潔、敘事淺白的流暢性,既適合親子教育,也提供成年人省思的養分。
編劇馬丁•海因斯(Martin Hynes)以他創造《玩具總動員4》故事的真趣,避免落入過多討好觀眾生搬硬套式喜感的陷阱,穩固原著魔幻寫實精髓,以男孩與大象視角為核心,將聚光燈投射在缺乏信心的魔術師、刻薄自私的貴婦人、樂觀愛耍廢的國王、失去微笑的女伯爵,以及忠貞頑固的老兵和導引故事關鍵發展的命理師身上。
因戰爭失去繁榮光彩的國度,人民不再信賴奇蹟,魔幻成為笑柄。魔術師少了自信的演出讓咒語變成戰後的另一場災難,花束戲法意外變出巨象,壓斷質疑魔法的貴婦的腿,魔術師與大象俱淪為籠中囚鳥,故事至此二分軸線,一線是造就魔術師沒有自信與貴婦不自主誤誘他人犯錯的布局,魔術師堅持失誤的意外並非本意,內心深感委屈而難以認錯;貴婦則糾結於遭受傷殘痛苦的不幸,遲遲無法擺脫抱怨和恨意,藉此探索與心靈和解的修復之路。另一線是男孩為了找尋妹妹,踏上挑戰國王刁鑽任務,爭取贏得大象的救贖旅程。
畫面鏡頭切換,從景物到角色,再由男孩到大象視角,盡是引領觀眾身歷其境的刻意安排,只要觀眾溶入戲中所處環境成為一分子時,就能充分傾聽各種聲音效果,注視人物表情動作和享受環境色彩。唯有心在其中才會發現,男孩不只是主角,他牽動整齣動畫「如何思考問題」的價值命脈,從命相師苛求男孩正確掌握問題開始,接受幫助或於失敗裡記取教訓,在重新釐定問題時勿忘顧及「他人」需求,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即便放棄找到妹妹的線索也要成全大象回到自己的家,須知,解決問題之道,不是只有習慣性被制約的一種思考方式。懂得圓融的,就是真正的魔術師。
喚起「愛」、「勇氣」與「希望」的力量,就能凝聚堅毅的「信念」。結局,命相師為故事下了貼切的註解,「信念是一種偉大和無形的東西,它像睡眠一樣悄悄來臨,我們在邊緣掙扎,為無法言喻的原因而奮戰,直到跟熟睡時一樣,我們失去自我,我們停下來,然後恢復過來。」這是一齣滿布「希望」、「歸屬」、「大愛」、「悲憫」、「信仰」、「救贖」的動畫,也是一個教會我們「相信」就會有「奇蹟」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