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印太司令部29日公布影片,指控解放軍「殲-11」戰鬥機在當地時間21日時「危險飛行」,逼近在南海合法執行例行行動的美國空軍「RC-135」,迫使偵察機採取規避行動以避免空中碰撞意外。對此,中國官方尚未做出任何回應,倒是半官方性質智庫丶北京大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台」(SCSPI)先跳出來,指中美兩軍有「4種狀況」可能導致發生軍事磨擦,都反過來指控是美國「過度接近」中國所稱的領海、領空。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所稱的4種狀況分別為:
1.美軍逼近中國大陸和海南的領海和領空,解放軍做出反應,導致雙方的軍艦或飛機非常接近。
2.美軍進入西沙群島領海領空實施航行自由行動,解放軍警告驅離。
3.美軍進入中國南沙、黃岩島12海里以內實施航行自由行動,解放軍警告撤離。
4.密切偵察對方的軍事行動,包括對方的實彈演練。

根據SCSPI在21日下午發布的美軍機航跡動態,當天美軍分別從日本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和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出動5架偵察機和1架KC-135R空中加油機,偵察機部份包括1架RC-135V「聯合鉚釘」(Rivet Joint)電子偵察機、3架P-8A「海神」(Poseidon)海上巡邏機及1架E-3G「哨兵」(Sentry)空中預警機,活動區域主要在台灣海峽南端的南海海域及巴士海峽之間。若確為美軍所控「殲-11危險飛行」日,不知是符合「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所稱的4種狀況的哪一種?

再比對國防部發布台海周邊空域活動示意圖,21日6時至22日6時,解放軍共出動30架次軍機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及「進入西南及東南空域」,其中經巴士海域抵達東南空域的機種分別為「殲-16」、「轟-6」、「空警-500」及「運油-20」。若以美軍指控「殲-11危險飛行」為基準分析,國防部訊息中未註記有「殲-11」機型,除非空軍或美軍錯誤辨識機種,否則該「危險飛行」事件應與SCSPI所稱的第4種狀況無關,另有區域外其他未知行動。

2001年4月1日中美兩國軍機曾在海南島上空發生空中相撞事故,當時美軍EP-3偵察機在南海執行偵查任務,解放軍派出2架「殲-8」戰機監視和攔截,其中一架在中國海南島東南70海里(110公里)的南海上空與美機發生碰撞後墜毀,美EP-3受創急降海南島陵水機場,24名機員遭中國扣留,同月11日獲釋,但飛機直至同年7月3日,才以「拆解」方式,租用俄羅斯「An-124」巨型運輸機運離。據稱,在長達3個月的時間裡,中國破解美方機密信息或設備增強自身的偵察、反偵察能力。

SCSPI在21日下午發布的美軍機航跡動態,當天美軍分別從日本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和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出動5架偵察機和1架KC-135R空中加油機,在台灣海峽南端的南海海域及巴士海峽之間活動。   圖:翻攝@SCS_PI推特

國防部21日6時至22日6時台海周邊空域活動示意圖,解放軍30架次軍機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西南及東南空域」。   圖:翻攝mnd.gov.tw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