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2)年9月29日是所謂「日中關係正常化」50週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沒有出席相關的紀念活動;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今天(30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觀察到日本各大媒體雖然都做了相關的報導,但都相對比較冷淡;認為目前日本的主流民意是不喜歡中國、支持台灣,據此推論日台關係應該能夠「大有作為」。
矢板明夫先回顧所謂「日中關係正常化」最近20年的變化,指出「30週年」的時候,日中兩國還在「蜜月期」,日本國內舉辦了很多慶祝活動;到了「40週年」的時候,因為當時日本的民主黨政權推動的尖閣諸島(釣魚台)國有化問題,日中兩國關係鬧得很僵,很多的慶祝活動都取消了;而今年是「50週年」的大日子,但感覺比10年前還要冷清得多。
矢板明夫提到,很多日本媒體都提到50年前日本和台灣斷交時的情景。很多評論說,日本政府當時的決策過於草率,不應該背叛台灣。很多人回顧了當時的自民黨副總裁椎名悅三郎,作為田中角榮首相的特使,率領了十幾個國會議員訪台,進行「分手外交」時的情景。指當時的首相田中角榮寫了一封信給台灣執政的蔣介石,解釋說,日本的主流民意要求和中國建交,作為民選的政府,不得不遵從民意,請台灣方面能夠理解,並希望能和台灣保留文化和經濟的交流。
矢板明夫還從國家文化資料庫找到當時大專學生遊行抗議日本田中首相訪問中國,誓言作政府後盾的活動照片,說當年日本特使團的車隊在松山機場外,被抗議的台灣群眾包圍,當時台灣還在國民黨一黨獨裁時代,不可能有民間自發的抗議遊行。日方知道,這些行動就是政府組織的一種表演。好幾輛車的正面玻璃,被抗議群眾投擲的石塊打碎,玻璃的碎片飛撒到團員身上。坐在前排車上的眾議院議員浜田幸一知道,訪問團不能表達任何不滿。他向日方的所有團員大聲呼喊「忍耐、忍耐」的一幕,讓很多人印象深刻。那位浜田議員的兒子浜田靖一,就是今天日本的防衛大臣。
矢板明夫稱,有熟知當時情況的日本前外交官回顧,今天的日台關係是從最低谷開始的。經歷台灣的民主化,以及雙方民間的不懈努力,終於發展到了今天的良好局面。其中有幾代人的功勞。特別是重視和日本關係的李登輝前總統、2011年日本311之後來自台灣民間200億日圓的捐款,以及安倍晉三前首相主導的贈送台灣疫苗等,都促使日台關係達到如蔡總統說的「史上最友好」的狀態。
矢板明夫呼籲,日本應該珍惜今天的日台關係。直言今天日本的主流民意是不喜歡中國、支持台灣的。日本政府只要順應民意,相信日台關係應該能夠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