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選舉之神」之稱的日本政治學家、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小笠原欣幸25日在臉書發文,分析台灣當前罷免立委行動的最新情勢。透過小笠原欣幸認可的張進逸先生翻譯,認為罷免連署已進入第二階段關鍵時刻,涉及國民黨(含親藍立委)35人、民進黨15人,總計50人,佔全台73個選區過半數。罷免源於公民團體不滿國民黨立委行為,民進黨內亦響應支持,國民黨則反擊罷免民進黨立委,朝野對決白熱化。
小笠原表示,首批罷免連署將於5月上旬截止,若連署數達選舉人10%以上,將進入7至8月的罷免投票階段。據台灣媒體估計,約10至20人可能進入投票,規模空前,結果難料。他分析,若罷免成功選區增加,可能引發連鎖效應,對推動方有利;但反對者認為,罷免推翻去年選舉結果並不合理。此外,親國民黨團體連署名冊驚現已故者姓名,檢調已針對國民黨地方黨部展開偽造文書調查,增添變數。
罷免若成功,將舉行補選。小笠原指出,若民進黨增6席即可重掌過半數,化解「朝小野大」困局;若僅增2至3席,則形同挫敗,在野黨影響力將更強,施政更艱難。罷免理由包括國民黨立委通過癱瘓政府的法案及被指「親中」。綠營憂心若不移除親中派,可能通過對中國有利的法案;藍營則反駁,這是監督政府的正當作為,斥民進黨貼標籤。
小笠原強調,罷免涉及10多個選區,「親中」議題成焦點,投票結果恐影響台灣對中政策走向,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