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川普政府發起關稅戰後,中國政府也以強硬的姿態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兩國的經濟也因此受到劇烈衝擊。然而,近期有外媒報導稱,隨著經濟壓力不斷增加,中國可能已經開始考慮免除部分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試圖以實際行動減輕自己的經濟負擔。
綜合美國《華爾街日報》、《彭博社》等外媒報導,為了減輕報復性關稅對本國經濟造成的負擔,中國政府開始考慮取消對美國進口的醫療設備與乙烷等工業化學品加徵的 125% 關稅。另外,該報導也透露稱,中國政府計畫針對是否豁免飛機租賃關稅展開討論,以減輕國內航空公司的壓力。
該報導指出,由於許多中國航空公司並不擁有飛機的所有權,長期依靠向海外第三方公司租賃以維持飛航業務。在高額關稅的影響下,中國航空公司所需支付的租金將大幅上升,長期的財政壓力恐將導致航空公司破產,影響國內與國際航運產業。因此,中國政府可能透過豁免飛機租賃關稅的方式,進一步維護國內航空公司的營運能力。
該報導也補充表示,雖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製品製造國,但由於中國不具備精煉乙烷的技術,許多工廠只能向美國進口乙烷進行生產,因此對美國乙烷具有高度的依賴性。另外,中國也不具備製造如核磁共振儀、超音波掃瞄儀等先進醫療設備的能力,推測中國可能必須取消特定工業化學產品以及醫療設備的額外關稅,「才能維持中國社會的正常運轉」。
該報導分析認為,中國考慮豁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關稅的舉動,與美國先前將中國進口電子產品排除至關稅適用範圍外的舉動十分類似,「雙方都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對對方產業的高度依賴性」。另外,也有中國科技公司相關人士表示,中國可能免除部分半導體或積體電路進口產品的關稅,以維持國內高科技行業的發展。
然而,截至目前為止,中國方面並未公開對豁免部分產品關稅一事發表說明,無法確定中國最終是否會採取對美國稍微讓步的方式,維持自己國內產業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