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臺灣和世代子孫而從事臺灣獨立建國運動,和音樂、文字,這三件讓人心生「希望」! 分享近日個人生活上一則訊息:「生活有四件事可以改變你,愛、音樂、文字和失去。前三件讓人心生希望,請允許最後一件使你變得勇敢」,並得到周邊不少朋友贊同。然對個人而言,愛、音樂、文字和臺灣獨立建國,才是四件讓人心生希望。因為愛臺灣和世代子孫,對臺灣獨立建國運動有堅持的信念。倘若「失去」臺灣建國的機會,對個人而言等同「失去」勇敢的能量。
將個人小慶幸化為「希望」,是前進的動力。思考二十多年來參與「靜態的(撰文)」臺灣獨立建國運動的心情,可能是因為少年時期不愛唸書,形成不上不下的中間資質(過去此層在臺灣人口應該佔多數,是所謂的「中間選民」結構),周邊少有人參與前半碼的民主運動(全碼: 民主運動+獨立建國)。因為未曾參與前半碼,也未產生所謂的「意識型態情結」(包括語言、省籍)。相對的,也因此未曾被誤導、灌輸錯誤觀念之對象(尤其是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錯誤的認知),甚至成為「反臺灣建國菁英」。這部分可謂個人在參與臺灣後半碼社會運動中的小慶幸,即便經常令人感覺無奈和遺憾!
臺灣人民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可說是對內「廣納百川」,對外以「和平民主程序重建臺灣法定位」,是良知學者特別為臺灣量身訂製、面面俱到之構思。然當前仍然需要各方招兵買馬,才能尋得最理想的推動能量。又,由於上一代所謂的「中間選民」錯誤的觀念教育,臺灣社會甚至已經出現許多所謂「自然獨」的年輕世代。也就是說,數十年來全體臺灣人民感染「中華民國病毒」症候群人數早已加倍成長。加上親中、親華派刻意製造、操作重大社會議題之下,臺灣獨立建國陣營務必自我加強「清楚區分主、副」,並銘記於心。
銘記「一個中國vs臺灣建國」,隨時自我察覺慎防陷入「主、副易位」陷阱。中國的中華民國體制統治臺灣早已超過一甲子。其中軍公教系統人員,嚴重感染「中華民國病毒」可想而知。例如『讓大罷免運動續航 扭轉臺灣的未來』、『「╳╳同路人」症候群』等專文論述,皆令人連想本土派「反對臺灣獨立建國菁英」,有心無意企圖從親中、親華(兩者皆「一個中國」)立場,利用純真的臺灣民眾反親中心理,藉助打鐵趁熱氣勢,由「讓大罷免運動續航」、中共同路人等議題(認為追求臺灣國際法地位居次)等「轉移焦點」手法,加深阻礙、阻止喚起「臺灣人民自決意識的抬頭」(追求臺灣國際法地位應居主位)、封殺臺灣人民行使「自決權」之目的。
總之,對上述「清楚區分主、副」的觀念,臺灣獨立建國陣營之黨團和成員,需要隨時自我察覺,才能慎防陷入「主、副易位」之陷阱。甚至近日拙文≪臺灣人民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勢在必行!≫實有必要更加重視。因此從個人的觀察看法,無論在傳達「正確的」理念、實際參與行動的過程,尤其是初期支援對象之選擇上,必需銘記「一個中國vs臺灣建國」,才能防止陷入「主、副易位」之陷阱,這部分是攸關整個公投運動,能否朝往成功之道前進的關鍵核心之一。
最後,「大罷免行動」之後,臺灣獨立建國陣營必需趁勢積極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防止臺灣人的民意,因為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而繼續支持「維持現狀」,自我陷入「一個中國」的深淵。有必要向民眾清楚說明: 「親中」、「親華(中華民國)」,其實都是維持「一個中國」。如此一來相信可以鼓勵更多「維持現狀」的臺灣人投入參與臺灣獨立建國運動,讓臺灣人民心生「希望」。
註: 有關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的關係,請參考『台灣建國學』。臺灣憲法學會前
理事長許慶雄教授著。秀威資訊科技。2022年6月初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