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總統日前表示,尊重不同意見、聽進少數聲音,才是民主真正的內涵,並指「不能說意見不一樣,就是『XX同路人』」,此話一出卻被綠營出征,讓陳水扁感嘆說,「過去被老K迫害,現在被綠營出征,不知今夕是何夕」。
一、陳水扁總統被出征了嗎?
陳水扁總統說《現在被綠營出征》這一句話,是言過其實,是過重了。請問陳水扁總統有沒有因為講了上面的話被民進黨抓去關呢?有沒有出現像蓬萊島事件一樣被國民黨政府起訴的現象呢?沒有啊!如果說有不少綠營人士對陳水扁總統的言論不滿而提出批判的話,這不應該說是《被出征》,而應該是說:這是批判者的言論自由的表現。把批評者的話說成是出征,反而顯示出陳水扁總統對於批評者的言論並不尊重,並沒有針對批評者話語的內容提出不同的見解以說服批評者。這些批評者的話是否可被接受呢?這本來就是可以公評的。
二、言論自由是保障民主體制的最重要手段
的確,尊重不同意見、聽進少數聲音,才是民主真正的內涵,這句話並沒有錯。在威權體制之下,為了獲得民主體制,有很多人不惜犧牲也要對抗政權去爭取這個體制的建立。但是在民主主義的體制之下,如果有人要破壞民主體制時,首先,人民使用言論去揭發這種嚴重的現象,是保護民主體制的重要手段。在陳水扁總統執政的時代,執政黨是面臨朝小野大的局面,或許我們可以說陳水扁總統是以尊重大黨的姿態,懂得用權力分配的方式,去避開政治對立,這可以說是富有藝術的政治手腕。
但是,陳水扁總統應該要了解一下批評者的處境是什麼呢?陳水扁總統執政時,國民黨才漸漸與中國共產黨建立關係,那個時候的國民黨初次喪失政權,而認為國民黨還可以扳回一城,再次執政,所以那個時候的國民黨還會以競爭的方式要透過選票來打倒民進黨。但是馬英九執政之後,國民黨透過立法院要正式引進中國人大量進入台灣,已經引起人民的不安,而爆發了太陽花運動。經過了蔡英文總統兩任的任期,共產黨對台灣的滲透更加嚴重,尤其現在的立法院,擁護共產黨的言論更是橫行無阻。很多人突然發現台灣的言論環境怎麼變了?醒來之後聽到的是像高金素梅講《我們習近平……》的話語充斥在耳邊,共產黨好像已進入國會殿堂,開始成為一個影子政黨在對抗政府、對付民進黨,讓人感覺一醒來,五星旗已插滿全台灣。我們要請問的是:共產黨會允許台灣人民有言論自由嗎?從中國近代史來看,中國共產黨成功於製造強而有利的政治組織,並以槍桿子整肅、屠殺國民黨人士與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共產黨如果成功攫取台灣的話,那台灣人可能死的更慘。陳水扁總統講的話雖然沒錯,但這其實是給一個《跟台灣人無關的共產黨》用來打擊批評人士與栽贓民進黨的絕好機會。陳水扁總統顯然會被認為是在幫忙《絕對不尊重言論自由的共產黨》,而要《保護台灣的人》放棄言論自由去面對共產黨與國民黨。這當然會引起批評者的反彈。如果沒有反彈,反而是表示:台灣已經喪失自我保護的意願。
三、貼標籤也是言論的範疇
此外,陳水扁總統說:「不能說意見不一樣,就是『XX同路人』」,這是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的。稱某人為『XX同路人』是貼標籤理論的展現,如果我們看共產黨崛起的歷史時,就可以發現使用標籤理論最多的就是共產黨,而國民黨在與共產黨鬥爭時,受到共產黨的影響,也經常使用標籤來對付敵人,大家應該還記得國民黨以前最常使用的標籤:《台獨是中共同路人》吧!而在民主政治當中,政黨彼此競爭時,也常會使用貼標籤的手法來指稱對方,像美國共和黨指稱民主黨是左派,民主黨指稱共和黨是右派,就是這個現象的顯現。因此,使用標籤其實也是一種言論,說:「不能說意見不一樣,就是『XX同路人』」並不見得是與言論自由相符合的概念。而這種標籤是否與《現象的本質內容》相符合呢?就要看使用者的論述如何與人民是否接受。共產黨在中國對國民黨的貼標籤所以會成功,是因為共產黨抓住中國絕大多數的窮人的心。至於我們稱許多國民黨立委為中共同路人,是有很多證據與現象可供佐證的,例如某個原住民立委拿中共的錢在原鄉灑幣以建立廣大的人脈,你只要去原鄉問有沒有這回事,大概得到的回答是有的。如果這屬實的話,那麼稱其為中共同路人就是名正言順。
所以,我建議陳水扁總統對於此次的言論可做更深層的探討,如果有容易被誤解之處,可以對批評者做更詳細的說明。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