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GTI)最新分析報告指出,政治戰已成為中國解放軍(PLA)軍事行動的核心,並針對可能介入台海衝突的美國及盟友,展開一場多層次的複合式攻勢。
報告警告,北京正透過「三戰」——輿論戰、心理戰和法律戰,結合影響力操作、經濟脅迫和軍事恐嚇等手段,旨在削弱台灣的抵抗意志,並搶先阻止美國的軍事干預。
報呱小教室:這份以《反介入部隊的政治戰》(Political Warfare against Intervention Forces)的報告(編註:頁28-49),由知名戰略學者葛宣尼克(Kerry K. Gershaneck)教授與全球台灣研究中心非常駐學者 Eric Chan 共同撰寫。
報告強調,除了傳統的軍事戰,政治戰是透過影響、顛覆和脅迫來達成戰略目標。北京的政治戰,側重資訊戰、心理影響和法律工具等,在外交上孤立台灣, 顛覆台灣內部政治,並透過散布假訊息和運用灰色地帶戰略,瓦解潛在的外部支持。

北京戰略:削弱抵抗意志、製造疑美論、孤立台灣
報告分析,北京不斷精進、擴大政治戰的戰略和戰術。一旦台海爆發衝突,中國對台政治戰會明顯升級,集中火力攻擊美軍的動員能力、盟友之間的凝聚力以及美國國內的士氣。北京的終極目標是削弱台灣抵抗意志,且質疑美國對台的任何幫助。
報告認為,要有效反制中國的這一戰略,首要之務除了快速辨識北京採用的灰色地帶戰略,還有在中國設下交戰條件之前,積極強化台灣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地位,以抵抗來自中國的脅迫。
報呱小教室:南中國海的軍事化進程被視為一個典型的案例,中國宣稱對國際水域擁有主權,並將人工島嶼建設成為軍事基地,而這一切並未引發國際社會有力的反制措施。美國前國防部助理部長華萊士·C·格雷格森曾將此形容為「無力的全球反應」。
作者強調,中國在南中國海設立軍事化島嶼,有雙重作用:讓美國及盟友進入的通道變複雜、削弱美國在西太平洋勢力。也就是說,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擴張,是針對孤立台灣做準備,並為將來中國犯台鋪路。
報告警告,台灣的淪陷,無論是屈服或美國介入失敗,都對全球局勢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影響不僅會瓦解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還會讓解放軍主導第一島鏈,並鞏固中國在印太地區的霸權。
此外,若中國可以取得台灣先進半導體和技術,將顯著提升中國的工業基礎,縮小與美國的技術差距,並加速北京在全球對美國的挑戰。
戰略轉變:刪除「和平統一」 頻繁且大規模對台軍演
然而,報告也指出,習近平深知僅憑政治戰不足以迫使台灣就範,因此北京的政治戰中,加強軍事脅迫的力道。
近年,北京已把「和平統一」從官方宣傳中刪除,代表戰略的轉變。透過持續的軍事演習、經濟脅迫和散布假訊息等手段,不斷施壓台灣,以消耗抵抗意志,同時避免直接的戰爭衝突。
報告指出,台灣正承受中國灰色地帶戰爭的全面壓力,包括中國漁船過度捕撈、抽取海砂對海洋資源的破壞、中國海警違法巡邏等侵犯台灣主權的行為,以及共機每天擾台等。
這些高頻率、大規模且複雜的軍演,代表中國調整軍事戰略,提供習近平一系列升級情勢的選項,並具備在短時間發動全面戰爭的能力。
報告強調,這一戰略把政治戰提升為解放軍行動的核心支柱。
在北京發動全面對抗前,中共必須確保解放軍能夠實現政治戰的目標,包括維持士氣、爭取國內和國際輿論的支持、削弱敵人的戰鬥意志以及塑造對手的戰略評估。

實質、心理上孤立台灣 預備大外宣充斥資訊平台
報告詳細分析了中國在統一台灣前,首要步驟是確保台灣在實質和心理上的孤立。在戰略層面上,運用三戰(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瓦解台灣的抵抗意志並阻止美國的介入。
如果失敗,則轉為延遲美國的兵力集結,讓美方在政治或軍事上都難以介入。北京透過精心策劃的行動來塑造圍繞衝突的敘事,包括:控制事件的框架、設定解決方案的條件以及切斷外部通訊。
這場資訊戰的目標,是要用北京的大外宣填滿資訊平台,淹沒競爭性的敘事。此外,配合中國控制的殭屍網路、假訊息中心和社群平台的演算法提高觸及。除了資訊宣傳之外,中國還可能採取直接的實體破壞,例如切斷台灣的海底電纜。
這項工作由中國國家安全部、解放軍 311 基地和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等,黨和軍方合作,主要的目標將是美國軍事基地社區和海外華人,特別是華裔美國人。
延伸閱讀:
深海隱形戰爭 海島通訊命脈——海底電纜的危機
台灣海底電纜遭中國貨輪破壞 疑灰色地帶攻擊
資安漏洞成攻防熱點 公司機密遭洩、政治人物受脅迫
報告還強調,北京的打擊重心,將從資安漏洞竊取的個人資料下手。在戰略層面上,包括公司機密洩漏、和制裁威脅等理由反對美國介入。政治人物可能會發現自己被滲透或勒索。在作戰層面上,軍事基地將成優先目標,大量假命令、虛假的攻擊威脅以及針對軍人家屬的心理壓力都可能會出現。
同樣地,包括華裔和台裔美國人在內的海外華人,將成為明確的目標,以散播不信任和分裂。報告引述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分析指出,以中國在美國境內吸收情報人員為例,國籍通常是主要考量的關鍵點。
報告最後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向美國防部提出呼籲,包括:
一、架設關於中國政治戰的專業軍事教育課程
二、在美軍、基地針對中國政治戰行動進行兵推
三、與盟軍就反制政治戰的方式進行交流
報告總結指出,台海的勝負不僅在傳統軍事,更是在資訊空間、政治領域中展開。應對這挑戰不僅需要防衛韌性,更需要積極主動的策略,利用在影響力、聯盟和戰略溝通方面的優勢。

作者:李運理 報呱編輯
參考資料來源:
2025/04/21 Journal of the Indo-Pacific Affairs Volume 8 Number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