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報導,美方盼台灣採購「不對稱作戰」武器,因此拒售台灣MH-60R反潛直升機。專家認為,美方評估中共戰力和台灣預算後,認為台灣應優先採購精準打擊類彈藥,再逐步強化傳統載台類武器。
美國近日多項對台軍售傳出取消或延遲交貨變數,「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引述美台官員報導指出,拜登政府以烏克蘭為鏡,敦促台灣別採購傳統固定形式作戰武器,改買有助擊退中國海上入侵的不對稱作戰武器。
對此,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關鍵並非美方拒售台灣某種武器,而是優先順序問題;台灣常態性國防預算長期不足,而買潛艦或戰機的預算,則可採購許多彈藥。
他指出,台灣常以編列特別預算處理軍購案,就算有錢買到載台、卻遇到沒錢維修難題;美方評估過台灣國防預算結構,因此主張台灣現階段應優先購買彈藥類武器。
蘇紫雲說,美國盼台灣提升不對稱作戰軍備,另一原因是考量中共近年快速擴張軍力,烏俄戰爭給台海的啟示,即包括台灣應建立「領土防衛隊」,強化精準打擊彈藥。
蘇紫雲指出,台灣當然有自己的國防需求立場,例如軍艦老舊有汰換需求,但在有限預算下,並非所有目標都能一蹴可及;因此,政府應思考提高國防預算,並按照戰略訂出優先順序,並持續與美國溝通,表達我方需求以達成雙贏共識。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分析,美方對台「不對稱戰力」軍售標準已日漸清晰,一是美方預測台海可能在2027年爆發危機,故希望台灣購買可在2027年之前快速形成戰力的武器。
他指出,另一考慮是共軍近期大幅提升軍艦、戰機的數量與質量,台灣難以在這方面超越中國;在這兩個標準下,台灣能買的武器恐只剩「彈藥類」,載台類都不能買。
揭仲認為,美方對台灣的軍購雖有明確意見,國防部仍應站在自主需求立場努力爭取。他也注意到,紐約時報的報導有一段相當特別,指美國官員已示警台灣官員,美國國務院將拒絕不符合不對稱作戰需求的採購案,甚至要求美國武器製造商不要來替台灣遊說;若此訊息屬實,恐壓縮台灣對美爭取軍售的彈性空間。
針對MH-60R反潛直升機軍售案生變,紐時引述美國官員稱,美方拒售原因是認為不適合對中國軍隊作戰。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在立院則表示,台灣是因報價太貴才決定不買。
揭仲認為,雙方說法不同,一種可能是美方不想賣,刻意將報價抬高,一種是國防部不想說是美方拒售,另外找個理由。
此外,紐時報導稱美國官員鼓勵台灣買刺針飛彈,但國防部日前甫宣布刺針飛彈今年有延交風險。揭仲表示,刺針飛彈延交倒非美國所願,主因是刺針飛彈美國已停產多時,現又大量供應給烏克蘭、庫存吃緊,但台灣已付出不少錢,國防部應向美爭取至少先供應一些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