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這個國家而言,原鄉面對最嚴峻的挑戰,就是貧窮階級再製的議題,近日再度親至南澳泰雅族部落,有位一百八十多公分,長得高高帥帥,五項全能,市北教大畢業的二十多歲泰雅族青年老師,剛畢業就願意回家鄉宜蘭南澳服務,王老師以內部觀察者角度進行分享,提及經濟議題仍是原鄉面對的難關挑戰,有很多家長因沒有文化教育資本,也未盡親職教育責任,導致自己的孩子困在南澳,沒有學歷和專業能力,只能打工,無法看到未來。
而王老師表示當地經濟穩定的家庭,才能做好教育,避免貧窮階級再製,例如父母是教師、警察、消防員、公務員,而王老師的父母都是老師。雖原鄉教育挑戰重重,但台灣仍有像王老師這樣的願意犧牲自己去付出,回到原鄉家鄉扛起責任,長得像明星的年輕老師。
他特別點出課後輔導和照顧教育等服務,是正向逆轉這些原民孩子人生命運的重要關鍵,因部分失去教養功能的家庭,無法在孩子放學回家後的時段給予教育和文化支持,更明言台灣原住民孩子有很多超越性潛能,不論是體育和音樂等領域,是台灣這個國家的寶石,讓台灣原住民孩子在國際發光,就是幫助台灣這個民主國家被世界看見。
今天我們看到台灣原鄉面對的多重挑戰,千萬不能以大漢人中心主義來看到這些議題,當貧窮階級再製是原鄉社區面對最嚴峻的挑戰。此時,我們可以提問面對「貧窮階級再製」,我們所定義的貧窮和原鄉泰雅族所定義的貧窮,有無落差?是否能超越從大漢人中心主義的單面向角度,只能說這是負向偷懶的意義和結果?還是有其他文化理解的詮釋意義空間?
現在賴政府的台灣原民政策,請問有無真正理解原鄉原住民對於工作和賺錢的不同觀點?站在文化敏感度,做好文化理解來進行政策設計和實施,政策效果便有經濟、文化和教育多贏的可能性。
最後,有陽光就會有黑暗,陽光擴大黑暗會消失。以這個主動願意回原鄉,行動助力教育和地方發展的台灣泰雅族青年老師為榮。
文張天泰(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