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落幕,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重返白宮。川普選前接受媒體專訪,說台灣要美國保護應支付「保護費」;部份專家認為如果是錢能解決的問題,基本上就不成為問題;也有專家認為,重點在川普身邊的外交智庫、專家,基本上應該會維持美國防止中國霸權的基本調性。在大選結果出爐前,美國國際關係學者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接受英媒《UnHerd》專訪,預測「中國若侵台,美國會和中國一戰」、「美國人會為了保衛台灣而戰鬥和犧牲」;米爾斯海默2001年著作「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即預言中國經濟崛起將大幅提升其軍事力量,接著中國可能藉此支配東北亞,導致美中關係對立。米爾斯海默主張:對美國而言,「確保中國不會拿下台灣很重要」,一旦中國犯台,美國應以軍事捍衛台灣。
事實上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隨著2027年中國攻台的「戴維森窗口」(Davidson Window)臨近,美國可能面臨軍事資源不足以支撐同時與中、俄作戰的困境。有美國國家安全學者建議,如果常規力量無法抵擋中國侵台,美國應考慮先使用核武。但也有批評者擔心,美國對中國首先動用核武的風險過高,且收益不明顯,不如把精力放在維持對北京的嚇阻和採取外交行動。而川普選前在會見多位空軍及海軍高級將領後,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在世界各國開始理智思考核武問題前,美國須加強及擴展核武能力;等同這位新美國領導人,或者提供軍事策略思考的策士,都傾向於要美國保留使用核武的選項。那麼,在台海戰事中,中國是否有可能使用核武?美國是否會將台灣納入核保護傘?又或者美國會不會為台灣使用核武?或許非常值得思考。
用不用核武?美國率先使用?
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今年3月20日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表示,儘管北京面臨經濟挑戰,但其官方公佈的國防預算在最近幾年成長了16%,已超過2230億美元。在他任職印太司令的3年內,解放軍增加400多架戰鬥機以及20多艘主要戰艦,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庫存量「翻了一番」;推估中國到2027年可能會有約700枚已部署的核彈頭,預計到2035年將達到1500枚。論證「所有跡像都表明,解放軍正按照習近平主席的指示,做好在2027年前入侵台灣的準備」、「解放軍的行動表明,如果習近平下達指示,他們有能力按照習近平希望的時間表,以武力統一台灣」。以台灣為主體的完整「中國威脅論」,擺明除非美國國策「髮夾彎」,否則美國面臨中國攻台的軍事挑戰,將無可迴避必須一戰。
既然無可迴避必須一戰,那下一個問題是怎麼打?因為台灣的國際情勢特殊,無法與美、日等其他民主同盟簽訂安保條約或軍事協定。所以,如果中國侵台,台灣必須能夠有自我防衛能力,「撐」住一段時間,等待國際援助到位;就因為這樣,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17度對台軍售,最新一筆賣給台灣總價為19.88億美元(約新台幣637.7億元),包括國家先進地對空防空飛彈系統(NASAMS)及相關設備、AN/TPS-77、AN/TPS-78雷達系統及相關設備等;另外,F-16V、M1A2T、海馬斯多管火箭等。這些武器設備是應對中國的第一波常規軍力。「萬一」擋不下來,傳出美國智庫提議「美國應不排除先動用核武的可能性」。
美國媒體《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VOA)今年3月21日以「美國國家安全學者呼籲考慮先動用核武應對中國攻台風險」報導,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資深主任克羅尼格(Matthew Kroenig)認為,隨著美中常規軍事力量平衡改變,中國可能自認為可以攻擊台灣而不受懲罰。因此,美國需要說服中國:攻打台灣將會失敗。美國可以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之一是「核威懾」,用核威懾來抵消潛在的常規力量劣勢。克羅尼格強調,美國的重點不是要掀起核戰,而是在於嚇阻中國貿然出兵。那麼,秀出帳上核武庫數量及投射能力是一種「核威懾」,但就像美國處理朝鮮半島緊張,有事沒事就派B-52、B-1B戰略轟炸機,甚至核潛艦到南韓,可是金正恩照樣試射洲際飛彈「反核威懾」;接下來的問題是誰會率先使用?儘管中國官方一再宣稱「恪守不先使用核武的政策」,但是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許多跡象表明,中國可能會在特殊情況下不遵從這項政策,所以報導中的「美國國家安全學者」呼籲考慮「先動用」核武。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在那裡使用核武?
在那裡用?不擔心中國反擊?
克羅尼格指出「美國確實有能力在台灣海峽使用核武阻止中國對台灣的兩棲入侵」。他在2023年11月發布的研究報告寫道,「在中國入侵台灣期間,美國首次使用核武最可能的情景是在台灣戰敗的情況下直接攻擊中國入侵部隊,或者作為對中國向美國本土或其盟友發動大規模非核能戰略攻擊的報復」、「美國核打擊的目標將涉及解放軍東部和南部戰區司令部的軍港、飛機跑道和飛彈駐地,核設施和更廣泛的核指揮和控制系統,解放軍海軍艦艇(例如活躍的入侵艦隊) ,南中國海的軍事化島嶼以及集中在台灣灘頭陣地的解放軍部隊等等」。前一段文字敘述美國率先使用核武的時機,後一段則描述具體的攻擊目標,其中「集中在台灣灘頭陣地的解放軍部隊」,就是台灣本島區域,重現二戰時期盟軍對台灣各重要據點的空襲轟炸?這就是美國確保中國不會拿下台灣的方法?一塊沒有價值的核廢墟?
「在台灣戰敗的情況下直接攻擊中國入侵部隊」與「涉及解放軍東部和南部戰區司令部的軍港、飛機跑道和飛彈駐地」,在戰爭行為上有截然不同的意義,後者是對於中國本土的襲擊,等於給「恪守不先使用核武政策」的中國發動對美國本土核攻擊的動員令,除非能在一擊中完全瓦解解放軍火箭軍部隊,否則中國不可能不做出反應,包括對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力量甚至美國本土城市進行核攻擊,讓美國人民接受無法容忍的高風險。《美國之音》的報導中,引述美國空軍大學空戰學院助理教授麥金尼(Jared McKinney)的說法,認為美國在台灣問題上首先使用核武器,是個「魯莽」的想法,是以全世界的未來做賭注;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哈里斯(Peter Harris)則分析,中共政權處於危險時,最有可能倚賴核武器,但若美國在與中國的戰爭中首先使用核武器,將給美國人民帶來極大的風險,美國的首要目標應該是避免台灣海峽發生戰爭,美國不應落入「台海的和平取決於美國發出與中國進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威脅」這樣的陷阱。
對美國而言,「確保中國不會拿下台灣很重要」?一旦中國犯台,美國應以軍事捍衛台灣?這個命題彷彿「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只能不停地猜測對手心理,猜測群體會給予什麼樣的支持。在台灣用核武?台灣人何辜?冒著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風險使用核武?普丁(Vladimir Putin)叫了快3年,都還不敢用;誰想成為人類滅絕的罪魁禍首?
俄國可攜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導彈試射。 圖:翻攝自X(資料照)